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学术研讨>正文

湖南青年社科专家笔谈|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十八)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白蓝 时间:2023-11-27 09:53:49 
湖南青年社科专家笔谈|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十八)

【编者按】:近期,湖南省社科联组织首批“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才,围绕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方面,撰写一批学习、领会、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心得感悟,形成“湖南青年社科专家笔谈|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今日推出第十八篇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图片

【作者】白蓝

首批“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才,湖南女子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长:语言学、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女性教育。

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展现了强烈的文明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根本遵循,为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近年来,湖南女子学院一直以来积极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人才的培养,始终秉持着对湖南文化传统的崇敬,将湖湘文化融入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以“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以湖湘文化为媒,将湖湘文化元素融入教育课程中,以传承、创新为宗旨,探索新的创新方式和应用领域。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在三尺讲堂上传递最温暖且持久的光与热,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特色与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文化遗产的活力。

坚持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

高校教师要积极参与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此外,在课程中融入文化理论,引入实践性元素,如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社区服务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参与意识。

探索文化教育设计创新

高校教师要深入研究文化领域的最新理论和趋势,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通过多元化的教材和跨学科整合,引入实践性元素和数字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同时,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中,使课程内容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等重要理念,通过自身的引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加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

高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深入探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和影响,通过课堂讨论、文化体验活动、国际交流项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积极推动全媒体数字传播,提升融通中西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以文化遗产作品为载体,以系列论坛、数字媒体为实践路径,着力加强中国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不仅仅是一项责任,更是一种使命。高校教师在坚持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文化教育设计创新、加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将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使之与时俱进,与全球文明对话,为人类文化的共同繁荣贡献力量。在这个使命中,教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他们为学生点燃了文化的烛光,引领他们踏上文化的征程,一同探索、创新,让文化遗产永远充满生机、闪耀璀璨光辉。

新闻推荐
社科快讯
通知公告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