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社科快讯>正文

关于对常德市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情况调查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常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婵 时间:2019-02-26 08:41:08 
关于对常德市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做好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加强与我市社科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做好党和政府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市社科联成立了社科类社会组织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全市社科类社会组织的运营现状、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等活动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社科类社会组织概况

  截止2018年6月30日,市社科联下属社科类社会组织48家。其中,社会团体41家,民办非企业7家。

  2017年新成立的社科类社会团体6家,分别是:市企业培训师协会、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市国防教育学会、市桃花源文化研究会、市艺术创新发展研究会、市德商文化研究会;社科类民办非企业3家,分别是:范米粒阅读指导中心、市暖心圆文化交流服务中心、湘西北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2018年6月30日前新成立的社科类社会团体4家,分别是:市手机摄影协会、市知青文化交流协会、市茶叶礼仪文化协会、市广场舞文化研究会;社科类民办非企业1家:市正信物业管理研究所。

  二、社科类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近几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尤其是2016年5月17日,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广大社科工作者受到极大的鼓舞,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开展社会科学工作的热情高涨,我市的社科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一)社科类社会组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随着我市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长,社科类社会组织作用凸显。绝大部分社科类社会组织顺应我市“一三.五规划”,积极履行社会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建言献策等方面的职能,主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担任起“智囊团”,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纪检监察学会、党建学会、档案学会、历史文化研究会、抗战文化研究会、国学教育研究会、宋教仁常德研究会、常德名人研究会、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协会,长期以来开展课题研究、文化论坛、学术交流等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有的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比如抗战文化研究会提出的“二战名城打造”方案被列入市文旅重点项目;有的被市直部门采纳落实,比如国学教育研究会的国学读本得到市教育局的重点关注,被全市中小学校用于课外辅导教材,所编著发行的《不可不知的国学文化常识》一书,全面地对国学知识进行概说,社科普及作用明显;有的还填补了我市甚至国内社科研究的空白,获得国家重点社科课题项目资助,比如历史文化研究会对晚清抗法保台将军孙开华的研究,宋教仁常德研究会、常德名人研究会对宋教仁先生的研究等等。社会组织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咨询服务、建言献策等方面的“智囊团”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二)社科类社会组织已成为社科普及工作的“桥头堡”。近年来,在市社科联的指导下,各社科类社会组织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每年都创新性地在全市各机关团体、社区、学校、企业、乡村开展国学礼仪传承、历史文化名人、抗战精神宣讲、经济形势分析、法制宣传讲座、国防知识教育等社科普及活动百余场次。对弘扬科学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较好的引领带动作用。如国学教育研究会的“国学校园行”社科普及活动,历史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九溪文化高峰论坛”,礼仪文化协会创办的“德礼学堂”礼仪传播公益课堂,沉香协会举办的香道文化知识讲座,企业培训师协会举办的职场心理学公益讲座,范米粒阅读指导中心的阅读分享公益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我市社科普及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社会组织发挥“桥头堡”作用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全市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社科类社会组织已成为对外交流的“粘合剂”。社科类社会组织有着智力密集、联络广泛的优势。发挥他们在对外交流交往的作用,往往可以起到政府和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社科类社会组织有行业领袖、企业领军人物,有的是海归,也有业内专家学者,他们遍布各个行业,在推介城市文明、招商引资方面,可以担负粘合剂的作用,促推事情圆满达成。如知青文化研究会,积极利用全国各地知青资源,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健康养老事业。历史文化研究会、宋教仁常德研究会,利用国际性、全国性学术论坛和交流活动,积极向外界推广常德,吸引外界了解常德关注常德,对招商引资,文化引智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社科类社会组织已成为和谐社会的“减震器”。近几年来 ,我市社科类社会组织每年以平均8%-10%的速度增长,整体合力不断增强,他们在承担各种公益职能,倡导善行善德,加强人际互动,实现社会协调,提供公共服务,拓展公共空间等方面具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效。如:知青文化研究会开展的关爱困难知青,抗战文化研究会开展“关爱抗战老兵”,各社科类社科组织在社科联的倡导和组织下,积极开展公益助学、公益扶贫、文化下乡、科普惠民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外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2017年,我市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步伐加快,但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内外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市委市政府对社科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学术性社会团体关注不多,培育扶持政策较少,激励奖励机制不健全,成果转化渠道不通畅等因素,难以调动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工作开展。一方面,社科类社会组织经济基础较差,政府资助较少,业务主管部门市社科联因底子薄弱,每年资助资金和支持的课题立项经费偏少,难以推动和激发广大社科类社会组织自发开展科研和科普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社科类社会组织在发起成立时,专家学者资源少,自身科研力量较薄弱,难以承接省、市科研重大项目,这也是制约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又一因素。

  (二)登记管理机关“重登记,轻管理”,业务指导单位力量薄弱,严重制约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登记管理机关侧重于日常登记和宏观管理,业务主管单位则注重于社会组织的日常业务活动指导。通过此次调研发现:登记管理部门在近五年来几乎没有社会组织的管理性和培育扶持性文件出台,仍沿用以前的管理制度去管理各类社会组织。行政管理水平的落后,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凸显,让各业务主管部门措手不及,有的还出现社会组织不服管的现象。虽然近两年来委托社会力量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指导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但僧多粥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不明显,多数新成立的社会组织依旧没有场地、管理水平低下、活动不会开展。一方面社科类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因人员编制少、办公经费少,支持力度极其有限;一方面,大多数社科类社会组织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经济实力薄弱,专职工作人员少,因此,往往举步维艰。

  (三)少数由市直单位发起成立的社科类社会组织,因重视程度不够,人事变动频繁,扶持经费较少,严重制约了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有的社科类社会组织运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还有极个别社科类社会组织甚至几年没有参加年检,成了“僵尸”组织。如市环境卫生工作协会、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协会近两年来未开展过任何活动,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未参加。在日常工作上,基本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协会管理工作,出现无人管、无人干、不想管、管不了的局面。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市直单位牵头成立的社科类社会组织因负责人频繁调动,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难度较大;同时,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在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上有偏差,拟选举的负责人在市委组织部难以备案,成为了难以换届选举的根本原因。如市财政会计审计学会、市农村财政研究会、市党建学会、市新闻学会、市纪检监察学会等社科类社会组织均存在这样的问题。

  (四)社科类社会组织内部事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高素质人才、科研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自身发展壮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社会组织都要按照规定的示范文本制定适合自己的章程,并经该组织的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最后报民政部门核准;社会组织都应有自己的章程,建立组织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落实情况还不尽人意,一些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重大活动报告制度、按时换届、变更登记等没有按章程要规范进行。如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因不注重建立内部管理制度,会员管理混乱,一度造成停摆状态。

  2、财务状况混乱。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社科类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混乱,会费收入管理不规范。个别社科类社会组织发起人在成立之初,先将筹办资金打入相关帐户,在完成验资注册后,就将资金抽走,造成“空壳”组织。通过2017年中期检查发现,市知青文化研究会的财务制度建帐不规范,白条入账、私印收据充当非税收据收取会费等情况比比皆是。除了大部分社科类社会组织收取少量会费外,还有极少部分社科类社会组织根本没有收取会费,有些社会组织甚至连银行帐户都没有,更谈不上有组织开展活动的独立资金。

  3、档案管理不规范。一些社科类社会组织档案管理普遍存在分类不准、排序不规则、备案材料不完备、归档不及时、缺少专人整理保管等现象。因相关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使得有些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档案遗漏、丢失,有的组织档案甚至只有一页批文,基本信息、党建情况、业务工作状况得不到如实反映,这给日后登记管理机构和业务管理部门对其资料的留存、备查、年检工作带来不便。如市收藏协会在调研中发现根本没有任何档案资料,造成了年检手续的不便

  四、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各级党、政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大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确保社科类社会组织可持续性发展。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培育和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保障。各级党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把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切实为社科类社会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如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社科类社会组织,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理论宣讲、社科普及活动开展、社会治理等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其多出成果,对接政府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管理经费预算,设立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充分调动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重点培育和扶持我市缺乏和急需的理论创新、历史人文,道德伦理、常德本土文化等研究领域的社科类社科组织发展,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激励奖励政策,对社科类社会组织中的专家、优秀人才、优秀成果,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引导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研究的积极性。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市社科联整合各社科类社会组织专家学者,重点建设社科理论“五支队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活动。

  (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分类出台管理办法,加强管理监督,确保社科类社会组织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开展各项工作。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松散,专职人员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还是依靠规章制度来约束管理,因此,社科类社会组织必须要在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内部事务管理,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力求从实际出发修改完善好章程、财务制度、捐赠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按章办事,依法办会。同时,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扶持培育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确保社科类社会组织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运行。同时,社科类社会组织要主动上门汇报工作,特别是与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配合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的相关活动,争取得到相关单位的后盾支持和市委政府的广泛关注。

  (三)社科类社会组织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社科类社会组织成立之初,就要组建好团队,选出德高望重、专业领域内具有权威性的领导者和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的工作人员,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搞活团队,激活自我造血功能。一方面加大人才培训、网罗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加强人才培养,实时组织骨干力量外出参与见学、交流,提升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主要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积极吸纳和优化运营模式、经营方式,根据需要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赢。打造一支高精尖的学术研究团队,提高各自研究领域的专业水平。创新成果,体现价值。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经济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四)改良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架构,强化政治引领,确保意识形态不出问题,各项活动开展有成效。当前,常德市社科类社会组织中部分组织由于日常工作上基本没有专职人员管理,出现无人管、无人干、不想管、管不着的“僵尸”组织。市社科联将联合登记管理机关,进行清理整顿,依法依规取缔注销一批,按照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重组一批,按照业务发展路径改组一批,努力形成“高效、精悍、优质、全能”型组织架构。社科类社会组织虽是民间团体,但它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监督下组织成立的,以理论政策研究为主要工作的团体,就必须要落实党的意识形态责任制,以社会组织党建为主要抓手,坚持理论阵地的正确导向,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监督指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依法依章程开展活动,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社会公信力。支持社会组织建立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专业方向上,业务方向应该要以学术研究为主,应结合各自领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的开展课题研究、社科普及宣传、公益事业等活动,确保社会组织的业务工作真正有方向、有抓手、有实效。

新闻推荐
社科快讯
通知公告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