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作者: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课题调研组 时间:2015-09-08 23:08:47 
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内容提要: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但与发达省市相比,与同层次本科院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与服务经济转型发展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为此,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机制,完善职教体系,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与“四化两型”相适应,结构完整、布局合理、保障有力、开放灵活、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职教育坚持立足市场、对接产业、深化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如何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的发展转变还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亟待探索研究并逐步解决。

一、 湖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及问题

“十二五”以来,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密结合湖南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全省高职教育深度融入我省9大千亿产业和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项发展的关键指标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发展成效显著。

(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现有职业院校566所(含技工学校75所),其中中职496所,高职高专73所,共有在校生136.8万人。高职高专在校生占全省高等教育总数的40.8%,全省主要行业和每个市州至少办了一所高职院校,规模基本上占到了“半壁江山”,基本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门类、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二)服务区域能力不断增强。据最新统计,全省高职院校设置专业410个,基本覆盖了我省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岗位与工种,初步形成了对接区域、行业发展的学校布局,对接优势、特色产业的专业布局,以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模。全省高等职业院校近三年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130万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其他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约1000万人次,这些毕业生现大多数奋斗在我省经济社会生产一线,很多成为了单位技术技能骨干。 

(三)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近几年,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职业院校机构编制标准、企校合作办学意见等制度,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全省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据统计,全省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由2006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0.9亿元,增长5.4倍。2006年以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了一批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本级财政先后投入13.6亿元,支持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42所,以及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实训基地、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等重点项目,高职教育服务“四化两型”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全省高职教育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在转型升级的发展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隶属和行业背景差异,导致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和不合理现象,二是财政对高职院校的拨款尚未落实生均标准,兼之我省高职院校学生的学费标准相对较低,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三是部分高职院校内部运行机制不畅,发展活力不足,四是我省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正在初步探索,高职院校内部的专本对接尚未实施,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上述种种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我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湖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有效措施。今年6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对当前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已上升为国家当前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湖南是职业教育大省,但职业教育的成效与浙江等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差距,必须紧紧抓住国家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与湖南现代产业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政府、行列、企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联动关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湖南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有效促进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

(二)是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建设和谐湖南的重要手段。当前我省已步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和建设和谐湖南的重要时期,要进一步解决好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关键还是靠教育、靠人才、靠创新。但目前湖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我省转型升级发展的人才需求,据资料显示,我省4750万劳动力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5万人,占比仅2%,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速度。我省要立足于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加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有效的解决高职毕业生特别是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问题。这不仅有利于缓解产业结构调整中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实现“三量齐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建设和谐湖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有的还可以通过就业和自主创业,帮助自己的家庭脱贫致富。正所谓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带富一方。同时,也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城市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不断的缩小城乡差距,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得以实现。

(三)是构建湖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技工荒”已从东部的“长三角”、“珠三角”蔓延到中部甚至西部中心城市。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检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市场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52.8%,中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且需求不断扩大,技术技能型岗位空缺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技师、高级技师、高级技能人员的岗位空缺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是2、1.9、1.8,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面对强劲的产业人才需求,全省高职虽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良好局面,但也存在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局。全省必须优化教育结构,补强高职教育这块“短板”,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湖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推行第三方机构开展监管与评估。组织制定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园区建设时,认真考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做到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宏观业务管理,实施高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监管与评估,并根据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监管测评情况确定专项财经支持和专业招生规划。

二是构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行业主管部门为辅的管理格局。课题组调研时发现,全省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不公平,资源向好的高职院校集中,院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属于行业部门管理的高职院校,因不属于行管部门的主业,管的不多,支持力度不大,甚至有些行管部门撤销以后,所属的高职院校处在管理的中空地带。而属于省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高职院校,获得省财政补贴和专项经费支持远远高于其他高职院校,建设成效也很显著。省政府应从高职教育贴近产业、服务行业的教育属性高度,科学整合高职教育资源,原则上每个行业及相近行业只办一所高职学院。明确将公办高职院校全部纳入到省政府进行统一管理。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对高职院校进行人事与财务管理,解决我省高职院校发展差距,推动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专业建设结构。行业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进行辅助管理,主要引导与推动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实训,打通学生就业渠道。构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行业主管部门为辅的管理格局,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责任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教育行政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支持高职教育工作纳入到省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二)提高财政投入 

政府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财政体制,逐步拓宽高职教育的经费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法督促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保障新增财政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   

一是加大生均拨付标准。课题组调研了浙江、福建、江西和贵州四省的相关高职学院,各省级财政对高职院校生均拨付投入力度很大。浙江省生均投入为8300元/年左右,福建省生均投入为6000元/年左右,江西省生均投入为6000元/年左右,我省高职生均投入测算为3500元/年左右,同西部省份贵州相当,与本省本科院校年生均10000元左右的投入相差甚远。根据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搞雪中送炭的讲话精神,原则上要求我省“十三五”规划实现高职院校生均投入达到本科院校生均投入标准。按照生均经费逐步增加,均衡发展的原则,省财政对国家示范性职业学院按照12000元/人进行拨付,对省级示范职业学院按照11000元/人拨付,对一般性职业学院按照10000元/人拨付,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适当提高学费收取标准。就浙江、福建和江西三省调研情况来看,浙江省高职生均学费一般在6000元/年左右,福建省高职生均学费一般在7500元/年左右,江西省高职生均学费一般在7500元/年左右,我省高职生均学费一般在3500元/年左右,相比之下我省高职生均学费收取标准较低,仍然是按照2002年省物价局确定的收费标准,12年来各项物价指数升值较大,人们的收入增幅也比较大,相应高职院校的开支增幅也很大,兼之对高职学生的培养重在实践技能,其培养成本比同层次的普通高校学生的培养成本要高。因此建议省政府可否参照物价上涨与培养成本提高等相关因素,可适当提高高职院校生均学费收取标准,建议现可先调至高职学生年学费为4800元左右,并建立5年一次的学费调整机制,有效缓解高职院校运行经费的紧张局面。

(三)创新发展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调整机制,依法保障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努力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规范学校管理。

一是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着力构建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参照国家商务部和省商务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支持政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牵头制定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具体引导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对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设备项目,按5%的比例给予补贴支持,重点支持校企合作的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研发基地建设,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二是大力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兴办高职教育,通过以奖代补、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参股或控股公办高职教育,独立举办高职教育,并均等享受高职教育的各类支持政策。在审批制度上,应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建立一站式审批制度,并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企业在管理、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探索利用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发展高职教育的途径和机制。

三是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深化人事机制改革,规定高职学院根据需要自主管理和聘任教师,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与经费。深化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允许高职学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业和市场变化,组织制定教师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定实施方案,单独组织教师系列职称的中高级评聘权力。深化招生计划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学校招生的总规模,允许高职院校按照总规模自主规划年度招生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完善职教体系

统筹普职协调发展,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打通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结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高等职业教育,构建与“四化两型“相适应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在高职院校内推行专本对接的专业高职本科教育。省外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专本对接的专业升本科试点,课题组就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本对接模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试点效果很好,完全符合于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我省应借鉴外省试点经验,结合本省实际,在高职院校内推行一批专本对接(即专本沟通)的专业高职本科教育。按照试点推动、示范引领,采取计划、拨款、评估等综合性调控政策,在省级示范及以上高职学院比较成熟的部分省级示范特色专业中,推动一批优势专业升级为本科层次,扩大专升本比率,进一步提升我省高职院校专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启动实施卓越职教本科教育集团建设计划,大力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以本科院校为主体,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紧密对接9大千亿产业和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整合一批服务同类行业的高职学院,逐步组建一批卓越高职本科教育集团,参照国有独资企业治理模式,建立董事会、党委会、监事会和校委会运行机制,打通职业教育本科发展通道,试点探索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体系。 

三是统筹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工趋势的分析研判,定期发布行业各类人才需求报告,合理推进高职与中职协调发展。研究制定中职和高职专科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中高职全面衔接,逐步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积极探索中高职多方面衔接的方式和途径。注重以职业需求为向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允许先行先试,鼓励在示范性职业学院中开展“3+3”、“2+3”、“3+2”中高等衔接改革试点。

(课题主持人:屈孝初,主要研究人员:刘太刚、易石宏、铁明太、胡昌建、刘显泽、郭荣学)

 

 

 

新闻推荐
社科快讯
通知公告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