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翔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朱翔 时间:2011-10-20 08:00:00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湖南省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策略研究
朱翔

    朱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副校级督导,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政府长株潭智力办副主任,湖南省政府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政府院士专家咨询组成员。主持完成《湖南省“十五”期间和到2015年城市化进程研究》、《洞庭湖水灾减灾的经济学研究》、《三峡建坝后洞庭湖区环境生态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多项,发表著作15本和论文60多篇。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现担任国家中学地理教材主编,兼任教育部课程核心组成员,湖南省经济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一、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湖南加速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株潭城市群采取网络式发展战略,湘西地区采取增长极发展战略,其余地区采取点轴式发展战略。将行政区发展战略转变为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战略,强调城乡统筹发展。
  湖南拟构建环长株潭城市群、大湘西、湘南三大区域经济板块。湖南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要强调点轴带动,协调发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加速中心城市和特色产业带的建设。湖南拟形成三纵三横的田字形开发格局。重点轴线一条,即京广铁路沿线地带,以长株潭为核心,以岳阳为门户,以衡阳为砥柱,以郴州为南大门。次重点轴线三条,分别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和洛湛铁路的沿线地带。拟建设的开发轴线两条,呈东西向横贯湘北和湘南。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以岳阳、益阳、常德三市为北翼,以衡阳、郴州、永州三市为南翼,以娄底、怀化、张家界、自治州、邵阳为西翼,构建以铁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道、省道、水运和航空为补充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加强与武汉城市圈、珠三角、长三角和成渝经济带的对接。湖南推行“借船出海”战略,加强与宁波港、防城港和湛江港的联系。  
  二、城市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应谋大谋深谋远,变集中组团式布局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生态型弹性布局,积极推进环境同治。切实保护好城市群的绿心和湘江风光带,加强城市群的生态绿化体系建设。长沙城区发展形态要从集中型向集中与分散结合型转变,重化工业和物流产业往湘江下游走,高新技术产业往大河西先导区走,临空型产业往黄花机场附近走,高档次零售业往市区中心走,金融中心和总部基地往中心商务区走,大型工业企业要往卫星城的工业园走。株洲市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在市区初步形成“南航空机械、服饰,北轨道交通、风电装备,东硬质合金、机械制造,西汽车制造、新材料”的产业格局,形成以株洲市区为主中心,以醴陵市区、攸县县城为次中心的特色圈层产业布局。湘潭市要抓紧整改岳塘、竹埠港等老工业区,加强昭山的保护力度,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九华工业园和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在韶山市推进率先富裕,并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样板。
  岳阳经济区位优越,城陵矶港口群作为湖南省对外开放的最大口岸,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依托,发展大进大出型加工制造业,主城区南部以商业、市政、居住为主,中部以交通物流为主,北部以高耗水型产业集群为主。益阳作为长株潭副中心城市和南洞庭湖中心城市。将桃江和沅江的一部分纳入益阳中心城区的建设范畴,推进赫山、资阳、桃江、沅江的一体化建设。常德作为湘西北中心城市,突出新型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特大型骨干企业。衡阳作为湘中南中心城市,扩大提升主城区,主要向东拓展,在高速公路开口处培育新城区,将衡南县改为新城区。娄底重点培育娄底—涟源—冷水江—新化工业走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
  郴州作为湘粤赣边境中心城市,要变条带状开发(沿京广线)为十字形开发,增加资兴—苏仙—北湖—桂阳发展轴,扩大郴州与赣州的联系。推进郴资桂一体化建设,将中心城区做大做强。构建现代化的大机电、大火电、大食品、大轻纺、大旅游产业集群。永州作为湘西南大门,努力扩大与广西北部湾和广东湛江的交通商贸联系,积极推行“借船出海”战略。推进冷水滩、零陵、东安一体化建设。将道县撤县设市,辐射带动双牌、江永、江华、宁远、蓝山的发展。
  构建大湘西生态经济带,采取点轴式发展战略,以枝柳线为主轴,以怀化市为主体增长极,以吉首为少数民族区域中心,以张家界为旅游核心,以邵阳为湘西南中心城市。将大湘西整体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开发的范畴,争取国家和湖南省对该地区增加经济投入和生态补偿。怀化作为湘西主要的中心城市,可考虑将芷江、中方、洪江市和洪江区纳入怀化中心城区的建设范畴。自治州应主打民族牌,培育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食品、服饰、旅游、医药等支柱行业。控制张家界中心城区的规模,在慈利阳和建立高档旅游度假基地,构建三足鼎立的旅游发展格局。邵阳作为湘西南中心城市,可把新邵酿溪、邵东的两市、廉桥、牛马司一带纳入中心城区一体化建设范畴。

 

新闻推荐
社科快讯
通知公告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