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学术研讨>正文

湖南青年社科专家笔谈丨献策“十五五”发展新蓝图(八)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李珍珍 时间:2025-10-14 15:17:11 
湖南青年社科专家笔谈丨献策“十五五”发展新蓝图(八)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青年社科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湖南省社科联特组织“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专家,聚焦湖南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开展“献策‘十五五’发展新蓝图”专题笔谈活动。本专栏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湖南实践,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强省、民生福祉等关键领域,汇集青年专家的前瞻性研究和实践性建言。期待广大读者通过本专栏,感知湖湘社科前沿的蓬勃活力,共同凝聚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力量。

“文化+”融合赋能湖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白蓝

湖南女子学院教授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湖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为支点,系统推进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具有湖湘特色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根据《湖南省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的预测分析,到2029年湖南旅游接待人数将达11.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64万亿元。为此,建议从以下四个维度深化“文化+”融合发展。

一、建设“湘韵田园”,推进“文旅+农业”深度融合,打造国家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示范区

依托洞庭湖平原、湘西山地等特色农业资源,以“湘韵田园”理念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在洞庭湖平原建设农事体验示范基地,开发“稻作文化+非遗传承+生态采摘”的沉浸式乡村旅游产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打造乡村民宿集群,将苗族银饰锻造、土家族织锦等非遗技艺融入旅游体验,形成“非遗工坊+民宿+农产品文创”的全产业链模式;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保留好当地原始苗族木质吊脚楼与古朴民俗风情,通过建设非遗展示馆、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苗族古歌对唱、土家族摆手舞等互动体验,实现传统村落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传播。在永州江永县勾蓝瑶寨以“农业+民俗+研学”为核心,继续保留完整的瑶族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游客可以参与稻田养鱼、古法灌溉等农事活动,感受瑶族农耕文化;不断优化寨内的“女书文化研学基地”,让游客了解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跟随女书传人学习女书书写,制作女书文创作品。要重点推进“四个一百”乡村旅游工程,建设袁隆平杂交水稻文化园等现代农业文旅生态圈,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标杆。

二、依托“工业湘军”,推进“文旅+工业”协同创新,创建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

深度挖掘三一重工、远大科技等工业遗产价值,构建“工业遗址活化+智能制造体验”的创新体系。在长沙县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游客可通过3D视觉引导系统观看机器人焊接全过程,体验“超级工厂”的科技魅力。在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利用工业遗址打造“工业文化博物馆+创意市集”,开发“蒸汽朋克”主题工业旅游线路。新增的湘潭电机厂老厂区改造项目同样颇具特色,这里保留了20世纪50年代的电机生产车间,通过“工业记忆馆+研学实践基地”的模式活化利用,馆内陈列着我国第一台牵引电机等历史展品,还设置了电机组装模拟体验区。岳阳中石化巴陵石化工业旅游区打造了“绿色化工探秘之旅”,游客可乘坐观光车参观智能化工业园区,通过实时数据屏了解环保处理流程,在互动展厅体验“石化产品变废为宝”实验。要同步推进湘丰茶业庄园等100个工业旅游点建设,推出“现代制造体验之旅”“科技智造感受之旅”等精品线路,探索“工业文化+数字科技+场景体验”的全流程创新模式,带动我省工业旅游发展。

三、聚焦“山水活力”,推进“文旅+体育”融合发展,培育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依托张家界武陵源、南岳衡山等山水资源,构建“赛事 IP+户外运动+文化展示”的产业生态。在张家界天门山举办国际翼装飞行锦标赛,配套建设山地运动基地和极限运动主题酒店;在洞庭湖区域打造环南湖马拉松赛道,串联岳阳楼、君山岛等文化景点,形成“赛事经济+文旅消费”的融合模式。重点推进“畅游湖南”文旅融合示范工程,开发“骑行湘江”“徒步雪峰山”等精品线路,建设10个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不断优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借助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力量,为文化展示注入专业支撑,既让民族体育在当代焕发活力,又为体育旅游创造出“文化有深度、体验有温度、消费有热度”的新生态,推动文化传承和文化转化,让民族体育从“非遗档案”变为“体育产品”,从“单纯办赛”到“文化传播”。

四、拓展“康养湖湘”,推进“文旅+康养”创新升级,建设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发挥“中国温泉之城”郴州、湘西中医药资源优势,打造“温泉疗养+中医药养生+森林康养”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在郴州汝城建设“十泉十美”温泉度假区,开发“氡泉理疗+瑶族药浴+温泉民宿”特色产品。在湘西州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推出“苗医苗药体验+森林冥想+太极养生”康养套餐。在常德桃花源景区与高校合作共建“中医康养研学基地”,依托桃花源自然生态环境,开发“中药辨识+古法炮制+药膳制作”康养体验项目,专业教师可带领游客在药圃认识杜仲、天麻等药用植物,讲解其药用价值,游客还能亲手制作中药香囊和桃花药膳。在张家界武陵源景区推出“森林疗愈+土家族养生”特色项目,景区与当地民族医药研究所合作,收集梳理摆手舞养生操、米酒药膳等土家族传统养生方法,游客可在森林中跟随向导学习摆手舞养生操,感受运动与自然结合的疗愈效果,还能在景区土家族餐馆品尝米酒炖鸡、葛根粉等养生美食。同步推进“湖南避暑康养季”“珍稀温泉康养季”“森林疗愈养生季”等活动,建设30个康养度假小镇和中医养生基地,探索“传统医学+现代康养+文化体验”新模式。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