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时论】一代湖湘社科学人的精神成长史——《问学:名家故事(第四辑)》序言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湖南社科 时间:2025-03-03 17:20:09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湘楚之地,人才荟萃,涌现出了一大批“不可替代”的社科名家。他们学风端正、学问精深,如松之挺拔、竹之坚韧,深耕学术沃土,勇攀思想高峰,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特设《名家故事》专栏,记录和展示湖湘社科名家的学术轨迹与人生故事,推出至今,反响热烈。
今年恰逢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独立建制四十周年,编纂出版《问学:名家故事(第四辑)》,是赠贺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独立建制的一份厚礼,也是一件嘉惠学人的好事。本辑以李双元、王兴国、李松龄、李育民、朱汉民、欧阳友权、徐晨光、柳肃、郑大华、陈松长、胡彬彬、张京华共12位湖湘社科名家的故事,开示了一条深入了解湖湘社科发展的思想门径,呈现了一代湖湘社科学人的精神成长史,对于承袭湖湘社科学人的品格风范和学术成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湖湘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深远的启发和良好的借鉴意义。
尤为珍贵的是,这些故事均由湖湘社科名家本人自述或亲笔撰写,文字虽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厚意。他们以自己数十载的求学、治学经历为脉络,书写了在不同境遇、不同心境下的独特治学历程与个性风采,于微言大义中见波澜壮阔,共同勾勒出一代湖湘社科学人的群英谱,读来令人感慨万端,能让哲学家领略思想深邃、让历史学者见证岁月沧桑、让经济学者洞见时代脉搏、让教育家感受文脉绵延、让文化学者目睹文明日进,可谓近年湖湘社科发展史的一个缩影。细细品读这些故事,可以清晰感知这些社科名家矢志社科、奋斗终身的人生轨迹。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于纷繁世界中坚守初心使命、探寻真理光芒,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社科事业的见证者、建设者、开创者。
他们无愧为“守正且创新”的一代学人。“守正”即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创新”则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守正创新”四字贯穿于他们学术生涯的始终。正如书中名家、国际私法学泰斗李双元先生所言:“作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既要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又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还要有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并提出新观点与新理论的勇气。”名家郑大华先生始终恪守“学术求真、做人崇善、生活唯美”的人生准则,成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深谙哲学史脉的名家朱汉民先生在研究宋明理学时,不仅将其看作是中国哲学的断代形态,更是从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的演变发展中考察其形成、演变和发展。名家徐晨光先生在“无人不老师”“无处不学习”“无时不机会”中实现了“党建开拓性研究”。
他们无愧为“身正且行直”的一代学人。因为处世不张扬、不虚诞,践行善举、德行为上,故能超脱于俗谛之桎梏,不计较生活中的琐碎得失,而对学问与事业始终饱含热忱。名家柳肃先生,在2012年长沙古城墙事件中,打响了一场由媒体、专家和大众参与的全民“保卫战”,被誉为“长沙的梁思成”。在经济学领域开疆拓土、成就斐然的名家李松龄先生,在面对学术之路的漫长与坎坷时提到:“人生不是一帆风顺,学术研究也是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名家胡彬彬先生坦言:“国家给我的荣誉头衔很多,有人说我是‘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第一人’‘古村落研究的拓荒者’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村长教授’。”名家李育民先生则终生倡导“崇尚学术、笃实求真、自强不息、宽厚兼容”的为人治学理念,桃李天下、春晖四方。
他们无愧为“怀珠且韫玉”的一代学人。《文心雕龙》有云,学者既要“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在耕耘学问时力求全面观察审视;又要“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做到平视、公正、理性,才能洞鉴肌理,穷天地之不至,达到“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学术境界。这些社科名家正是这样,回顾艰辛来路,他们无一不是勤勤恳恳读书、老老实实研究,依靠自身努力,逐步向前摸索,为后来者留下深沉的脚印。也正因此,虽研究旨趣几经转向,他们却总能在新的研究领域做到“个中翘楚”。名家张京华先生不事繁华、不求名利、不辞辛苦,在治学时悟到:“月印万川,理一万殊,只有将地域文化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地域文化才会显露出自己特殊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名家欧阳友权先生作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学科奠基人,坚持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上做文章,以“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人特我绝”的策略打造后发优势。在简帛研究领域享誉国际的名家陈松长先生则指出:“简帛研究方兴未艾,简帛研究未来可期,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将继续勉力为之。”名家王兴国先生将“甘于寂寞作文章”作为人生信条,成为湖湘文化史著名研究者。
正是一代代湖湘社科学人的坚守与奉献,阐发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湖湘文化的传承、湘楚文明的壮丽,归于一代代湖湘社科学人的攀缘、成长与求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湖湘社科事业也将在“江山代有才人出”中熠熠生辉、繁荣发展。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