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学术研讨>正文

湖南青年社科专家笔谈丨献策“十五五”发展新蓝图(五)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李珍珍 时间:2025-09-30 18:13:33 
湖南青年社科专家笔谈丨献策“十五五”发展新蓝图(五)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青年社科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湖南省社科联特组织“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专家,聚焦湖南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开展“献策‘十五五’发展新蓝图”专题笔谈活动。本专栏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湖南实践,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强省、民生福祉等关键领域,汇集青年专家的前瞻性研究和实践性建言。期待广大读者通过本专栏,感知湖湘社科前沿的蓬勃活力,共同凝聚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力量。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湖南美丽城市建设全过程

【作者】谢宜章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湖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的殷切嘱托,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全省仍面临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治理需求与执行效率等多重结构性矛盾,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湖南美丽城市建设全过程势在必行。

一、完善顶层设计,精绘美丽城市建设规划蓝图

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构建“省级总规-区域专规-市县详规”三级规划体系。省级层面明确美丽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指标体系,针对长株潭都市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编制差异化专项规划要求,市县层面将省级目标转化为可落地的项目清单,共同确保规划体系上下贯通、刚性衔接。结合各市州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精准施策,“一城一策”探索美丽城市建设实践路径。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基础、湘西文旅资源、湘北江湖生态瑰宝、湘南“珠三角”经济走廊特色,分区域、分阶段铺开最美城市生态全局规划,打造“新时代美丽中国湖南样板”。

二、筑牢生态屏障,擦亮美丽城市生态环境底色

一方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强“一江一湖四水”生态修复,推进长江岸线湖南段共保联治,实施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巩固提升“四水”小流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绿色矿山”建设行动,推进郴州、花坦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及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兼顾生态空间的扩绿增收。另一方面,靶向攻坚污染治理。针对省内酸雨发生率较高、部分流域总磷超标等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技术适配-区域协同”的治理机制,在株洲、湘潭等工业密集市州试点开展“废气超低排放改造、碳捕集”技术组合,围绕湘江、洞庭湖等沿线市州推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模式。以“生态修复”与“精准治污”驱动湖南从“被动治污”转向“主动增值”,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

三、密织绿色网络,全面提升美丽城市宜居品质

以“蓝绿交织”为骨架,以“便民惠民”为导向,打造城市绿色空间设施网络。一是全面实施“绿道连城”工程,由省住建部门牵头,编制省内各都市圈绿道网络总体规划,串联各类重要生态节点,将绿道建设纳入区域发展重点项目,同步配套便民设施,实现生态功能与民生需求相融合。二是打造“15分钟绿色生活圈”,明确新建居住区配建口袋公园的比例标准;在城市水系治理中推广海绵城市及滨水步道等模式,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又为市民增加亲水休闲空间。三是健全“省级统筹协调、市级落实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的绿色空间管护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管护,保障绿色空间持续发挥惠民作用。

四、强化政策支撑,夯实美丽城市建设保障根基

一是强化财政激励引导。设立省级绿色城市建设专项基金,制定相关基金管理办法,明确补贴标准与申领流程,确保资金精准投放至绿色建设关键领域,通过资金倾斜引导各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二是完善制度约束监管。完善“绿色发展评价制度”,将单位GDP能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核心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加大政策“组合拳”力度。推出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支持举措,通过设备抵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精准扶持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新型领域,鼓励各地探索绿色信贷与REITs相结合等金融模式,以撬动社会资本“活水”,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投入格局,让政策红利持续反哺美丽城市建设。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