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学术研讨>正文

湖南青年社科专家笔谈丨献策“十五五”发展新蓝图(七)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李珍珍 时间:2025-09-30 18:11:53 
湖南青年社科专家笔谈丨献策“十五五”发展新蓝图(七)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青年社科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湖南省社科联特组织“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专家,聚焦湖南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开展“献策‘十五五’发展新蓝图”专题笔谈活动。本专栏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湖南实践,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强省、民生福祉等关键领域,汇集青年专家的前瞻性研究和实践性建言。期待广大读者通过本专栏,感知湖湘社科前沿的蓬勃活力,共同凝聚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力量。

以科技金融长效机制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纲金

湖南大学教授

当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已成为国家创新效能的重要体现,而科技金融有效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途径。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落实“科技强省”战略目标,应以科技金融长效机制为抓手,推动形成高效、可持续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一、湖南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现状

1.湖南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较为缓慢。一方面,“投贷保担”等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不足。2023年,全省创投机构管理资本总量609.87亿元,仅为省科技厅引导的部分战略合作银行科技贷款规模的12.5%。另一方面,创投机构对早期项目关注有限。2023年,湖南省创投机构投资早期项目总量仅占管理资本总量的41.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5.8%,仅有财信产业基金、麓谷高新创投等少数机构偏重早期项目投资。

2.区域创新发展格局有待优化。一方面,各市州创新能力差距明显。在2024年全省科技创新实力得分中,长沙市(96.71)和株洲市(90.06)位居前两位,而排名末位的市州仅62.44,部分市州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另一方面,各市州对差异化定位重视不足。“长株潭”以重型机械制造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程度不高;其他市州在发展主导产业时,对自身优势挖掘不够,引发同质化竞争。

3.区域创新协同机制仍需完善。一方面,跨市州创新合作机制仍存短板。尽管2025年“长株潭”首次以都市圈整体形象赴深招商,但常态化协同机制仍未健全;针对其他市州的横向协同政策相对薄弱,难以推动区域创新协作。另一方面,跨市州创新保护能力有待提升。虽然“长株潭”于2025年4月建立知识产权跨域保护司法协作机制,但从全省层面看,区域协同治理以及跨域保护机制仍有待完善。

二、建立健全科技金融长效机制

1.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投入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设立省级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风险补偿、收益让渡等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向高技术、高潜力领域集聚。激励金融机构和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创业投资,形成资本联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维度投入机制,针对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搭建分阶段匹配体系,种子期以“天使投资+政府补贴”为主,初创期侧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长期强化“银行信贷+股权融资”组合,扩张期推动发行科技债券,破解科技型企业不同阶段“融资断点”问题。

2.完善科技金融资源统筹配置机制。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向更多市州延伸覆盖,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产品在非核心城市常态化落地,提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及性。支持省级科技金融机构与市县银行、担保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推广“投贷保联动”“债转股”等创新组合产品下沉应用。推进市州间科技金融人才培育流动,建立市州科技金融人才双向挂职制度,通过人才交流提升基层金融机构识别、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能力。

3.建立科技金融多样化发展机制。因地制宜打造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区,根据各市州产业结构与创新基础,明确差异化发展定位,如长沙聚焦科技金融总部经济,株洲突出轨道交通产业金融,衡阳强化有色金属科技融资服务,岳阳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口岸型经济,常德发展特色农技金融服务体系。因势利导引入境外科技金融优质资源,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扎根落户,引进符合条件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优化科技型企业股权结构。

4.创新科技金融共享与协作机制。构建核心城市与各市州互通的资源交流平台,依托长沙科技金融集聚优势,建设区域数据协同平台,实现项目库、人才库、资金库“三库联动”。建设跨域技术转移与交易平台,整合需求对接、价值评估、交易撮合等全流程服务。建立“区域科技金融联盟”等资源协作机制,依托各市州科技金融定制化服务经验,打破地域壁垒,实现跨域优势互补;建立联盟内评价与激励机制,对跨域科技金融合作成果给予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奖励。

5.强化科技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搭建跨域科技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整合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数据,联动科技型企业融资信息、研发进展等核心数据,构建全方位、数智化风险监测体系,实现科技金融风险自动识别与实时预警。健全跨域金融协同执法与处置机制,针对知识产权纠纷、创业投资欺诈等突出问题,制定统一处理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各市州应对风险时协调一致;组建由各市州参与的联合监管机构,对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快速响应,统筹调动资源开展跨域联合执法,形成风险防控合力。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