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学术研讨>正文

名家故事|徐晨光:躬耕笃行的党建人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湖南社科 时间:2024-04-01 17:58:29 
名家故事|徐晨光:躬耕笃行的党建人

按:湘楚之地,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学风端方、学问精深的社科名家。他们如松之挺拔,如竹之坚韧,深耕学术沃土,勇攀思想高峰,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湖南省社科联特设“名家故事”专栏,旨在记录和呈现社科名家的学术轨迹与人生故事,栏目迄今已推出三辑,广受好评,现持续推出第四辑。愿这些真实而闪耀的群星故事,能照亮后来者的道路,激励更多社科工作者承袭风骨、赓续血脉,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社科繁荣和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名家简介】

图片

徐晨光(1955-),湖南华容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湖南省优秀社科专家、优秀专家,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勤政廉政富民强省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并记一等功。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长期从事党建工作和党建理论研究。

在农村当过生产队指导员、党支部成员,从事农村基层党建3年;在高校从事学生党建工作13年;在高校任党委书记、副书记,从事高校党建12年;在省直机关工委任常务副书记,从事机关党建5年;在省委党校任常务副校长,从事党建教学和研究10年;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点带博士生20年,培养近30名博士。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1项,一般课题2项,省级委托课题12项,出版《晨光文集管理卷》《晨光文集党建卷》《晨光文集机关党建卷》和《红色学府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8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上发表理论文章67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3项成果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6项成果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其中,提出“执政党执政安全”研究命题,在全国产生较大反响,被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誉为“党建开拓性研究”。专著《执政党执政安全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徐徐春风苦寒来

看到自己的今天,不由得想起我的昨天。

我出生在湖南省最北端的一个“孤岛”,它四面环江,总面积二十八平方公里,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岛上有一个行政乡,叫做集成乡,我就出生在这里。

集成乡这块土地上居住着一万多人,有三万多亩田和地。当时这里没有通电,没有通自来水,没有通交通。吃水靠人挑,交通靠腿走,照明靠“洋油灯”,运输靠土车子,人们基本上过着一种原始生态的生活。

由于四面环江,和外界打交道很少,外面的信息和物资进不来,里面的农副产品也出不去,农民全靠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过日子。集成乡下属有大港村、集成村、南阳村、向阳村、钟家村,还有一个农场。

我出生在南阳村,成长在集成村。

我是1955年春节出生的,腊月三十,我母亲做好了团圆饭,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未时时分,我正式出生了。

一家人高兴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们就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年乐,意思是说我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过年的快乐。

但是年乐这个名字没叫多长时间,就改成了神光,解释为神仙保佑。

为什么呢?因为我出生之后,身体一直不太好,总是喜欢生病,并且和父亲轮流生病,他好了,我病了,我好了,他病了。

改名神光也没有改变我身体虚弱、经常生病的状况。最后父母亲决定,把我过继到一个伯伯家,当时我只有三岁。

一个三岁的孩子本不应该对当时有那么深刻的记忆,而我对那一天的情况,到现在为止还清清白白的记得。

我记得当天生父生母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吃完饭父母亲抱着我和他们一一打招呼,然后把我送上了一匹马。

由我的姑父扶着我,骑着马来到了养父养母的家,下马之后又和这边的亲戚朋友一一打招呼。他们都准备了糖果、饼干和很多好吃的东西哄我,但是我什么都不想吃,就一个劲的呼唤妈妈、要妈妈,直到把嗓子叫哑。

这就是我跨两个村的缘由。

我读高中的时候,自己把名字改为了晨光,晨光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适合人生长、成长、生活的微微的阳光。

这样的阳光,带有生机活力,带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图片

▲上大学之前的我

由于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封闭的孤岛,学习条件也极差,找不到一所完全符合条件的学校,也找不到一个完全适合的老师。

上学校也只不过是上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幼儿园。

直到1968年,长沙知识青年下放到我们当地,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带来了外面的信息,他们影响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我记得我们有一位代课老师和我们关系很好,经常来家访。

一年过春节回来,她给我带来了两本书,一本叫做《新编增广贤文》,一本叫做《简易珠算》。

我接到这两本书,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用一个礼拜时间把《新编增广贤文》全文背了下来。

按照《简易珠算》开始学习打算盘。由于打算盘、搞计算,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她们又教我们识字,写文章。

有一天她跟我推荐一张湖南日报,上面有一篇文章,是写一个人助人为乐、做好人好事的故事。我模仿着写了一篇作文,老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使我慢慢地对语文也产生了兴趣。

说心里话,小学毕业、初中毕业,仅仅是拿到一个毕业证,要说学多少知识有多少提高还谈不上。

对我产生影响的是我的养母,她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但是她有比较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涵养。

她常常用一些警言名句、歇后语、谚语来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第一句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争取更多人的支持,更多人的关心,更多人的培养。

我们要虚心的向别人学习,比我们强的人我们要学习,和我们同样的人也要学习,甚至比我们弱的人也要学习。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总能找到可学习的地方。

正是她的这种思想影响,到现在为止,我还保持着这么一种学习态度,“无人不老师”“无处不学习”“无时不机会”。

熟悉我的人了解我的人经常向别人这样介绍我,他总是经常提着一个大公文包,里面装着几个笔记本。听报告、参观展览、搞调查研究时,他都在不停地做记录,漏记的内容,回到办公室还要追记到笔记本上。

这句话到现在为止也是我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人一生不论和多少人打交道,三个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就是你我他。

你是我师,我本着学习的态度和你交往,向你学习。

他是我友,友好相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天是我们的熟人,明天不一定不是我们的恩人。

我是我敌,我们要学会战胜自我,要想得通、拿得起、放得下,战胜自我就战胜了一切。

她还经常给我讲另一句话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做人上人就必须吃得苦中苦。

只有能够吃苦,敢于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我们才会增长见识,才会磨砺斗志,才能经风雨,经得起挑战和考验,才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到达胜利的彼岸。

到初中毕业时,虽所学知识不多,但是我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要求学习的愿望也更加迫切。

上大学,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1976年,我被推荐到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学外语,我们当时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工农兵学员”。

什么叫“工农兵学员”呢?顾名思义,就是从工人、农民、士兵中间选优秀分子上大学学习的学生,我们不叫学生叫“学员”。

我们虽然没有经过入学的统一高考,但是我们经过了严格的推荐程序。能够推荐上大学的人,要基本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条是政治上可靠,一般都是贫下中农出生的子女,是通过组织政审之后信得过的人。

第二条是表现好,要得到当地农民或者工人的认可。没有他人的认可,你就没有推荐的基础,人家不会同意你。

第三条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

当时我们除了工农兵学员的称谓之外,还有一种特殊性质,叫“社来社去”。

什么叫“社来社去”呢?

我的理解是从社会上选拔学员,通过学习毕业之后,回到当地为社会服务,或者是由人民公社的推荐,毕业之后回到公社去工作。

1976年是一个特别的时间,“四人帮”被打倒,国家的发展亟需人才,学校也急需要恢复秩序,为国家输送人才。

所以,当时抓学习成为了学校、老师和学员共同的主旋律。

一时间考试成为了老师的法宝,上课与考试是学员生活的主要乃至全部内容。我们学完一篇课文要进行测试,一个单元课程学完要进行小考,每一个月还有月考,每个学期还有期末考。口语要考、语法要考、精读要考、泛读要考,还配置以各种知识竞赛活动。

我们这个班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当过高中的英语老师,有的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几年。但来了学校以后,一切清零、从头做起。

我们这些初学者还得从字母开始学起。我本着笨鸟先飞的态度学在别人的前面,把人家休息的时间我全部用到了学习上。

三年间,我没有哪一天迟于五点钟起床。

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我起床之后就到外面找一个地方学习。

我记得有一个学生食堂的窗户玻璃破了一块,射出一点光,我就在这个光下面读课文背课文。

我没有一个晚上不上图书馆预习功课,要把第二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每一个单词都搞懂,每一个句子都理解透,有把握回答老师的提问才回寝室休息。

寒假暑假我也只在家里休息一个星期,立马回来抓紧学习。周末要么呆在宿舍里看书,要么是找几个同学爬岳麓山,一边爬岳麓山一边练口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作为学习上的笨鸟,用人家十倍的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得以留校参加工作。

晨曦悟道育桃李

培养学生是我的职业,成就学生是我的追求,以学生为荣。论行政职务,我是一名正厅级领导干部,论专业职称是一名二级教授,如果有人问我更偏爱于哪一个称谓,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教授是我的偏爱。

我不喜欢和人去争名逐利,不喜欢一言九鼎指挥别人。

不求高官厚禄,也不求家财万贯,只求弟子三千。

当老师的不和别人比高下,但喜欢拿学生和别人比成就,因为成就学生是老师的追求,也是老师的荣光。

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在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当学生辅导员。

当时,当辅导员的工作不被社会看好,在学校内也不很受重视,但我对这份工作特别热爱,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好锻炼人的平台,最能体现育人价值的岗位。

能和学生在一起我就高兴,我参加工作后带的第一个班级是外语系78级。这个年级的学生比较特别,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年龄差距达到二十岁,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参差不齐,有的当过高中的英语老师,有的有过很多年的工作经历,也有一部分是当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怎么才能把这一批人带好,当时是很有压力的。

我第一次召集他们开会时,宣布了三条要求。

第一条,遵守学校纪律,做好学生。如出现违纪现象,要及时向我通报,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内部,不要给班级和个人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条,严肃组织纪律。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虚荣的人,但是我是一个很尊重荣誉和口碑的人。院里开大会,我们早五分钟到会,领导会表扬我们,我们迟到五分钟,得到的是批评,两者综合计算就是十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干什么别的事呢?建议每一次开大会,提前五分钟到会,保持严肃的组织纪律性。

第三条,实行自我管理。我们很多人都当过老师,当过班主任,有的还当过领导,大家都很有经验。

我们班重点实行自我管理,我只在他们后面出主意、搞监督。做得好的就表扬,做得不好的就提醒,我的工作重点放在思想教育上。这三条成为了我们工作的基本模式,大家都很遵守这三条并严格要求自己。

四年间,全年级148位同学中,无一人受纪律处分,还多次受到院里的表彰表扬。

我们在年级创办了全校第一个党章学习小组,开始只有几个人参加,后来发展到几十人参加,最终有几百人参加。开始只学党章,后来发展到学党章、学党史、听党课。时间长了影响也就大了。学校把办好党章学习小组作为一种经验向全校推广,全校各院都分别成立了党章学习小组和其他的学习小组。

图片

▲教育部《读懂中国》活动,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展播“校园里的晨光”故事

第一份工作让我接触到了党建,但这仅仅还是一种好感,谈不上对党建研究的兴趣、爱好和喜欢。严格地说,党建作为一门学科,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研究好的。

我对其产生兴趣,还得是从2001年说起。

当时我在湖南师范大学当党委书记,省委决定派我到中央党校中青班脱产学习一年,这一年,我系统学习了党史和党的建设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在研究党建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党建,热爱上了党建。

特别是“私人企业主能否入党”,在学员中引起了热烈讨论和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私人企业主入党不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与时俱进,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在双方争论越来越激烈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找到我说,晨光同志,你能不能在学员学习论坛上,就这个问题讲讲你的观点和看法?

我当时信心不足,没有同意接受老师的任务,老师最后说,这是支部的决定,你做好准备吧。

我接受任务之后,开始思考怎么讲效果最好呢?

讲课我的身份不对,作报告讲的语气不对,讨论式的方法可能会好一些。

主持人宣布论坛开始,我给参会者提出了一个讨论题:同学们,我们这里有两部分人,一部分人是企业下岗职工,通过再创业,他们创办了一个企业,一年向国家上交税收两千万元,但他们是私人企业主。另外一部分人呢,也是下岗职工,下岗后无所事事,整天在家里打麻将、看电视剧,他不是私人企业主。如果按照我们现有的思路,私人企业主不能入党,这些创造财富的、创造GDP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人都会被关在党组织大门之外。而天天在屋里打麻将、看电视的,他们因为不是私人企业主,反而可以入党。

长此下去,共产党怎么保持先进性,怎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呢?

允许私人企业主入党,不等于是私人企业主都能入党,他还得经过入党条件的考核,符合条件才能入党,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不能入党。

讲到这里,大家的认识基本达到一致,共产党要长期保持先进性,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扩大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私人企业主符合党员条件的应该允许入党。

论坛之前,我看了很多书,论坛之后,我发现有更多的书需要读。

学习让我产生了对党建研究的兴趣,这就是我后半生为什么热爱党建研究的前提。

图片

▲《执政党执政安全多维探究》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兴趣不等于成就,兴趣不代表我们就能成功。

在研究党建理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党建作为一门学科,它内涵丰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时,必须确立明确的研究方向。

我在研究中,为什么要研究执政党执政安全呢?是因为当时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受到了挑战,政治、组织、思想、作风都有不纯洁现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特别是意识形态统一思想的工作任务艰巨。

共产党执政的风险增大,执政存在安全问题,2002年,我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共产党执政安全研究》,当年没有通过,因为有人认为选题太敏感,要缓一缓。

第二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有五个地方提到了执政安全,我再申报《党内民主与执政安全》,得以通过,成为了我国研究执政安全的第一个国家课题。

随后,我们又出版了《执政党执政安全研究》《执政党执政安全多维探究》两本书。这也是国内研究执政安全最早的两本书。

研究执政安全,我主要抓住危害党的执政安全的主要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例如,革命理想高于天,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确保党的信仰安全;

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党的思想安全;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党的宗旨安全;

密切联系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让人们从政治上认同我们党,情感上拥护我们党,行为上支持我们党,确保执政党的基础安全;

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的肌体安全等。

图片

受邀在高校作“党性和修养”主题讲座

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心、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以通俗的话语指导群众实践,就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理论,也是理论研究的基本功底。

我在研究党建时,提出了党员“三问”、党建“四问”、党性“五问”的研究方法,使理论有了亲和力。

党员“三问”就是让每个共产党员强化党员意识,搞清楚党员是什么?党员干什么?党员不干什么?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是劳动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不谋求政策和法律允许之外的任何特殊利益。

党建“四问”是解决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的资格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今天拥有和永远拥有。

问,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从哪里来的?现在比较一致的回答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追问,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共产党执政?既然是选择就有一个比较,历史和人民在比较中优中选优,选择了共产党执政,正是因为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再问,假如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丧失掉了,人们还选择共产党执政吗?至少优先选择的条件不存在了,优先执政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减少。

继续问,怎么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呢?共产党必须严格党的政治生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从严治党,刮骨疗毒,清除党员肌体上的病毒,祛除党员肌体上的毒瘤,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

党性“五问”就是让每一个党员要常问自己入党动机、入党动力和入党承诺,经常洗洗澡,除去灰尘,消除病毒,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忠诚。

第一问,是谁要我入的党?

可能是爷爷奶奶,也可能是爸爸妈妈,也可能是亲戚朋友,但是我们在写入党申请书和举手向党旗宣誓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既然是自愿,就要忠诚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问,为什么要入党?

入党的动机可能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有生活的,有成长的,但是我们最终还是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第三问,我们加入的是个什么样的党?

共产党不是一般的政治团体,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先进性、纯洁性,它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在代表绝大多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自己不谋取任何特殊利益。

第四问,我们举手宣誓时,对党承诺了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我们怎样才能忠诚于党,永不叛党,就是忠于自己的章程,对党忠心耿耿,说到做到。

第五问,既然我们有这样的承诺,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追梦的姿态、赶考的心态、自信的状态、自我革命的常态,做到信仰不褪色、理想不滑坡、宗旨不淡化、思想不僵化、纪律不弱化、要求不放松、行为不暮气等等。

图片

 ▲喜迎建党100周年,同湖南师范大学学生线上交流

研究党建还应该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能浅尝辄止,不能敷衍了事。

我曾对党建教学和研究提出了“三个三”的要求,即:

文章不改三遍不定稿。

文章一旦投出去,就代表了作者的观点和研究能力,不要轻易出手,定稿之前要反复琢磨和修改,看选题准不准,框架对不对,语言精不精,自己满意不满意。

课不试讲三遍不定调。

一堂新课必须反复打磨,一堂课是讲课者的思想认识水平,理论驾驭能力,语言表达技巧的综合展现。多听专家意见,把方向搞对,多听同行意见,把内容搞对。精益求精把每堂课都打造成精品课程。

问题不追问三层不定位。

研究者和研究的内容都要有深度,切忌浮于表面。

人能经得起三问才算专家,问题追问三层才能找到真谛,例如问我是学什么的,我回答说是学政治的,再追问学政治什么的,我回答是研究党建的,再问研究党建什么,回答是研究执政安全的。

在党校工作期间,我不断的探索党校办学规律和干部培训规律。

提出了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校魂,实事求是的校训,从严要求的校规,质量立校的校略。

提出了不求权力,但求权威;不求资本,但求资源;不求神秘,但求神圣的价值取向。

党校从严治校,加强学员管理的经验,当面向总书记和相关常委作了汇报。

《红色学府是怎样练成的》一书在全国党校产生反响,成为阅读书目。

光耀晚霞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于2015年退居二线,2018年退休。退休时,很多朋友跟我打电话说,辛苦了几十年,应该好好休息了。还有的说,退休之后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玩玩,自由自在地生活,过无忧无虑的日子。我也曾经设想退休后的生活,不谈工作、不谈教学、不搞科研、睡到自然醒、安安静静过生活。

这些退休生活的规划和设计最终都被我的“三观”所否定。

因为我们长期接受的教育是“国比家大”“公比私大”“他人比自己大”,只要社会还有需要,事业还有需求,我们就不会停下来,虽然不会像上班时那样的忘我和拼命,但也不会离开党建完全休息。

退休以后,我选择了一种更有温度的党建,即党建公益来延伸我的党建情怀。

图片

▲《晨光心语》

写《晨光心语》。

省委组织部刚刚找我谈完话,我也准备休息了,一个学生给我打来电话,说老师您退休了,我们还没有毕业呢,您还要继续关心我们哦。

这个电话给了我提醒,人虽然退休,但学生还没有毕业,还不是我完全休息的时候,想到这里,我下一步的设计不是怎么休息,而是要通过什么办法,去弥补对学生的一种愧疚。

我带博士生20年,过去因为工作忙,顾及学生少,现在应该和他们多加强交流和沟通,给予他们更多关心。由此,我在手机上建立了一个聊天群,群友都是学生,取名为“师生情”,并决定用亲身经历去引导学生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多走正道。就这样每天坚持发表一篇短文,谈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

时间长了,跟着一起看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建议我注册微信公众号,取名“晨光心语”。

晨光心语坚持了三年时间,推出原创短文360多篇,集结出版了晨光心语1、2、3卷,写晨光心语,开始不拘一格,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文章多了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不讲深奥的理论,也不求文采,用一般的语言,讲述身边的故事,影响身边的人;

不讲大话空话,多讲大实话;

不讲假话套话,讲的都是自己的话,反映的是自己的思想脉络、心路历程、人生经历。

正如我在总结时说的一句话,过去是写大部头,今天是写小文章,大小都是我的思想结晶。过去在讲台传授知识,今天用微信传播思想,传授传播的都是正能量。

图片

▲接受访谈,讲述“浓缩在15个字里的家风家训”

做“党建义工”。

我做党建义工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党建优势做党的理论解读员,党建研究的咨询员,党的执政安全宣传员,成为了党的义务工作者。把晨光心语平台打造成党建公益平台,免费解答网友问题,免费分享平台文章。

做党的理论的义务讲解员,党的理论创新到哪里,就讲解到哪里,把讲解的内容推到党建公益平台,免费让网友分享,例如党内政治生活的新举措,十四个关键点读懂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之中等。

做党建理论研究者的咨询员,退休之后除了对学生进行辅导之外,每年都要接待近40人次的咨询,就党建研究的热门问题,共同进行探讨。

做党的执政安全宣传员,近几年来,我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是围绕执政安全展开的。例如,百年大党如何才能保持先进性、保持生机活力,如何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做到长期执政等。

建立党建联系点,党建研究是我终身的职业,退休并不能影响我从事党建研究的兴趣,虽然不再上讲台,不再做具体的党建工作,但是趁我还能生活自理、思路清楚的时候建立了几个基层党建联系点,长沙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劳模工作室聘请我当他们的顾问,我不定期去调研、座谈和讲党课,并为他们劳模工作室提出了“党建引领、劳模特色、群众基础、公益方向”的工作思路。

还在华容县清泥村建立了农村基层党建联系点,并担任了名誉书记。几年来,坚持在点上调研、讲党课、支持村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并为他们引资百万元搞道路建设、路灯建设等。

图片

▲“晨光”研究生科研奖学金颁奖典礼

设立“晨光奖学金”。

人可以退休,情无法退休。

退休的前后,想起了很多往事,使我的家乡情结和教育情结变得格外的深重,从事教育几十年,见到的点点滴滴,所做的点点滴滴都加深了我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感情。

退休时,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解开我的教育情结,才能延续教育生命。

考虑再三,决定自费设立“晨光奖学金”,帮助那些有学习前途但又生活困难的学生,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拥护。

现在,我在华容县设立了一个“晨光扶贫助学奖学金”,每年奖励十个人,每人奖金2000元,现已奖励了五年。

在湖南师大政治学科设立了研究生科研奖学金,也是每年奖励十人,每人奖励2000元,现已奖励了两年。

建立家乡慰问金。

我上大学之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过生产队指导员,在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刻的情谊。

98年的长江洪灾,使我们家乡的老百姓全部迁居华容的其他乡镇,原来的家乡也不复存在。

几十年期间,每当我想到家乡的过去,就有一种抹不掉的牵挂、思念和怀念。

每当我想起在家务农时,父老乡亲对我的关心、支持、爱护和帮助时;

每当我想起他们散居他乡之后二十年没能见面时;

每当我想起他们带着期盼的眼光来到长沙请求我对家乡支持我却无能为力,他们用理解的眼神安慰我时;

每当我想起吃公共食堂时,父老乡亲们怕我饿着,偷偷把自己的饭倒在我碗里,把好吃的菜夹给我时,我总是饱含泪水,想为他们做一点什么。

退休的那一年,2018年,我下决心把当时我们生产队的农民,现在散居在华容县各乡镇的父老乡亲全部请到华容的神禹宾馆见了一面,并请他们吃了一顿饭,我看到他们见面时的相互问候、依依不舍的场景,我就感觉到了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在此次见面的基础上,我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家乡群,让他们保持长期联系,从2022年开始,我对生病住院的农民必须电话慰问并给予200元的慰问金,对70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春节给予400块钱的慰问金。

感恩组织。

我的成长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关怀和支持,我要感恩所有给了我帮助的人,包括一字之师、一事之恩、一时之友。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感恩时代的磨砺,时代赋予我们使命,也为我们提供了平台;

感恩同事的帮助,与智者同行,必长智慧;与强者同行,必增力量;

感恩家人的支持,家里有事你们担,家里有难你们分,就不让我分心,不让我造成负面影响。

特别要感恩组织的培养,离开了组织,即使有再大的能耐,都将一事无成。

组织培养了我,我听组织的话,在退居二线时,组织大致给了我这样的评价:“晨光同志党性观念强,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高,在学习、研究、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央和省委的方针政策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作出了积极贡献。实干精神强,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兢兢业业、勤奋务实……团结同志,关心干部,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好评。”

组织的评价虽不敢以此居功,但却可以用来加勉。

徐徐春风苦寒来

晨曦悟道育桃李

光耀晚霞更护花

主要学术成就附录

独著

《红色学府是怎样炼成的——干部教育规律十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执政党执政安全研究》.红旗出版社,2003

《统领科学发展观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执政党执政安全多维探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课题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201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党内民主与执政安全问题研究》,2004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研究》,201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推进我省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2014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朱镕基讲话实录研究》,201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基于湖南的调查与思考》,202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省加快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思想与对策研究》,2021

论文

《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求是,2004.2

《科学发展观: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指南》.求是,2006.11

《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人民日报,2011.9

《在自我革命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光明日报,2017.7

《适应变化 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紫光阁,2015.7

《党的自我革命与执政安全》.红旗文稿,2019.10

《党的建设与执政安全》.新湘评论,2011.5

《强化"四个意识"提高党的治理能力》.湖南社会科学,2020.5

《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的成功密码》.湖湘论坛,2022.7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