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社科普及>正文

名家故事|张京华:追求意义是我学习的老师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湖南社科 时间:2024-07-26 17:10:30 
名家故事|张京华:追求意义是我学习的老师

按:湘楚之地,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学风端方、学问精深的社科名家。他们如松之挺拔,如竹之坚韧,深耕学术沃土,勇攀思想高峰,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湖南省社科联特设“名家故事”专栏,旨在记录和呈现社科名家的学术轨迹与人生故事,栏目迄今已推出三辑,均引发热烈反响,现持续推出第四辑。愿这些真实而闪耀的群星故事,能照亮后来者的道路,激励更多社科工作者承袭风骨、赓续血脉,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社科繁荣和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名家简介】图片

张京华,1962年生,北京人,198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破格)、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授(破格)、湖南科技学院二级教授,现任湘南学院特聘教授、台州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创办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创办湘南学院周敦颐研究院,兼任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

曾获清华大学“李学勤古史研究奖”、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湖南碑刻研究”,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新元史》,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学术项目“五帝传说时期的历史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经学之开山——《日知录》整理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日知录》版本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湘南摩崖石刻采集整理综合研究”等。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我不是,追求意义是我学习的最好老师。

从小到大,我放弃了许多兴趣,现在两鬓斑白,尤其变成了一个毫无兴趣的人,但是我仍在追求意义。

当然,从语言游戏上也可以说我有兴趣,我的兴趣就是追求意义,所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我仍然成立。

人的生命应当追求意义,学术研究也应当追求意义。

一、从伊洛到濂溪

我从四年本科到留校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在北大整整待了20年,然后南下到了洛阳,在洛阳大学新成立的东方文化研究院工作了3年半,时间刚好完成一个国家基金项目,我也破格晋升为教授。这期间我抽空读了不少二程子和朱子的著作,拜谒了伊川故里,同时西入关中拜谒了横渠书院,南向武夷拜谒了紫阳书院。

2003年,因为看到一则招聘广告,便挈家南下零陵学院(今湖南科技学院)。

我对零陵学院的领导说,现代零陵我完全不了解,但是古代零陵我了解得可能比你们多。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果然,到了零陵就看到了九嶷山、舜源峰、玉琯岩,《太史公自序》所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的地方。然后也看到了濂溪故里、月岩、道山、圣脉泉。然后看到了元次山的浯溪、朝阳岩、阳华岩和寒亭暖谷,看到了柳宗元的高山寺,僧怀素的文秀塔。当然,也看到了“潇湘”和“潇湘八景”的“潇湘夜雨”。

从伊洛上溯到濂溪,这是一个巧合。但是因为来到了湖南,确实使得“濂洛关闽”的地缘关系形成了一个闭环,想来心中也有一番窃喜。

“沙洲一线平,千里到东江。”我已经望见博雅塔了,我到湖南来,是来读书的,我是带着2吨的集装箱来的。学校安排了两套旧房,可以一套住人,一套放书,安放了10个图书馆剔旧的木书架。“昨日桂花开,今逢橘子黄。蝠鼠时来顾,鸭燕宿中堂。门分左右向,窗临小大塘。西山多起伏,西岩隐其旁。”我计划好好细读《阮刻十三经注疏》《宋元明清十三经注疏汇要》和《皇清经解》,而实际上哪部书都没有读完,因为湖南的本土资源已经映在眼前了。

我在永州待到5年工作期满,但是没走。待到8年,有人说我快成永州司马柳宗元了,但我还没走。到了2015年,孔子研究院和湖南师大两家来聘,自己感到快成“十三年潇湘上寓客”的宗绩辰了,但我还没走。到了2021年,我在永州退休,最终成了“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的晋文公和“入胡十九年,牧羊北海边”的苏武。


图片


▲张京华在潇湘舟中留影

那是在2014年7月,《中国教育报》记者李伦娥在永州调研中学教育,偶然经过湖南科技学院,在图书馆楼下桂花树边偶然和我说了几句话,回去很快发表了一篇报道《张京华和他的国学读书会》,此后各家媒体报道相继不绝,无虑数十家。《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的站长龙军写了一篇《书生意气到潇湘——记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张京华》,居然发表在头版头条。本校时任党委书记陈弘教授特加垂青,向省政府写信推荐,湖南省教工委下发《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张京华教授学习活动的通知》。2015年,我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湖南省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我知道这是湖南对我的厚爱,也是湖南人对外来客的容受。

其实我是一个不顾家的人,我把小女从北大附中带到洛阳再带到永州的蘋洲中学,完全没有考虑到小女的感受。正常看来我的确是越走越低、越走越没出息。当我自以为找到了一张安静书桌的时候,其实是极其冒险地耽误了女儿的学习和成长。

孟子说“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这句话背面的一句话其实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二、从诸子到群经

我读书治学的路径,前二十年由庄子而老子而孔孟而程朱,综合起来是一个诸子学的场景。到四十岁时,因为读钱穆先生的《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看到他排列出来“王官学”和“百家言”的概念,忽然有一种诸子学破灭的感觉袭来,猛然意识到我所追求的先秦诸子学还不是中国学术的极致,在“诸子”前面的是“群经”,而“先秦诸子”的“先秦”也只是“晚周”,前面更有唐虞三代。原来刘向、刘歆父子所说六经出于王官之学是对的,原来章学诚、章太炎推崇《汉书·艺文志》也是对的,原来胡适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是对《汉志》的误读。

2014年的深秋,银杏树叶泛黄的季节,我因事弯到献县拜访五公山人的裔孙王树森先生,顺便拜谒毛公冢。在此前后,我开始“言必称三代”。

夏、商、西周合称“三代”,“虞夏商周”合称四代,“唐虞夏商周”也称“唐虞三代”,实为五代。唐虞三代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社会伦理的开端、王政道统的开辟、中国学术的起源,都在这一时期高调亮相。

所以,中国文字不是稀里糊涂发源于一个漫长的、谁也说不清的时期,而是出于圣贤精英的贡献;中国学术不是发源于巫术、神话,而是自始出于清醒的理性。我特别赞同张君劢的一段话,张君劢在《明日之中国文化》中比较了世界上七个民族的“独立生存年龄”,认为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崇高的“门楣”,结论说道:“以七族之年龄与吾族之四千三百(自《尚书·尧典》始)或三千七百(自甲骨文所证明之殷朝始)年相比,则吾族为全球第一老大哥显然矣。自有历史以来,绵延不绝者,除吾中华外,世间已无第二国。”

“经学”这个概念,章太炎先生做古文训诂,认为经书就是“线装书”。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派学者瓦解经学,认为应该打倒经学的神圣性。蔡元培说:“我以为十四经中,如《易》《论语》《孟子》等已入哲学系,《诗》《尔雅》已入文学系,《尚书》《三礼》《大戴记》《春秋三传》已入史学系,无再设经科的必要,废止之。”钱玄同、顾颉刚等都起来应和,但其实都是误解。

《六经》之中,《诗经》是文学,《书经》是史学,《礼经》是伦理学,《乐经》是艺术,《春秋经》是政治学,《易经》是哲学,固然如此,但这只是就《六经》的内容而言。就内容而言,《六经》分属不同的内容;但是就性质而言,《六经》却具有相同的性质,也就是王官学的立场。


图片


▲张京华拜谒河间献王遗址

今天公共图书馆都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各个分类用英文大字字母表示,B是哲学,I是文学,K是史学,但在所有字母之前还有一个A,A类中既有哲学,也有政治学、经济学、自然辩证法,可是仍然归为一类。可知新派学者对经学的瓦解其实还是误解。

2010年,有天晚上,夜不成眠,我在床头用一张便条写了15条提纲:

(1)论实先名后,经学不得以名求。

(2)论经自为一类,不得以文史哲分类。

(3)论经皆政学合一、官师合一,故无所谓学,亦且无所谓名。

(4)论儒家传经,而经非儒家所专有。

(5)论经为官学,凡官学皆为经

(6)论经学为三代之物,后世可仿佛而不可企及。

(7)论经皆以技进于道,而道器不离。

(8)论官学有出天子,有出诸侯。

(9)论经皆究天人之际,故最为高。

(10)论晚周诸子多传古学,古学亡佚故诸子独显。

(11)论秦以当时之法为经,得经学之本旨。

(12)论汉儒整理遗文,以遗文为经为不得已。

(13)论汉儒为古司徒之学。

(14)论唐五经正义为后世经学正宗。

(15)论诸子可以升经,宋儒是也。

后来铺叙成文,题为《经学名义》发表出来,合并成8个标题:经之数、经之古、经之史、经之称、经之名、经之义、经之实、经之用。转眼十年了,对经学分析到这样细腻的程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三、从疑古到信古

中国现代史学是怎么走过来的?徐旭生先生说在19世纪40年代,“疑古学派几乎笼罩了全中国的历史界”“在各大学中的势力几乎全为疑古派所把持”。顾颉刚说疑古派将“中国的历史……打了一个‘对折’”,顾颉刚之女评价顾颉刚说“对二千年之中国传统史学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在百年史学的前半段,疑古派想要推翻古史的势头是很凶的。

所以我们一拿起《论》《孟》《老》《庄》来读,疑古派的人就会跳出来说那是伪书。拿起《书经》《易经》《国语》《左传》来读,更说是伪书。先秦的古书、古事、古史、古人基本上是假的,甚至连《史记》也不可靠。这就造成了经部、史部、子部无书可读的不良后果,实际上是“全盘西化”思潮之下的历史虚无主义。


图片


▲张京华与摩崖石刻研究团队

我因为喜爱诸子,于是被逼无奈,只好先把古书放下,搜集顾颉刚的著述,把七卷十册的《古史辨》逐句逐段勾勾画画细读了一遍,然后才觉顾颉刚的“科学主义”的辨伪几乎全部都是假设,刘向、刘歆父子造伪的说法并不成立。

关于古史辨派我有4本书:

(1)《古史辨学说评价讨论集(1949-2000)》,我编的资料集。

(2)《疑古思潮回顾与前瞻》论文集,我编的会议论文集。

(3)《二十世纪疑古思潮》,我是第一作者。

(4)《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我写的独著。

1949年,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斯(Jaspers,Karl Theodor 1883-1969)出版了一本书《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提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时候,我们今日生活中的人开始出现。让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的时代’”。“轴心时代”为什么会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同时出现?作者说不出来,作者只描述了一个类似于巧合的现象,相关的陈述不足一页。但是到了80年代中国几乎所有学者,包括我比较敬佩的学者,全都在使用“轴心时代”的概念。

我认为雅斯贝斯把中国历史以及古印度文明缩短到和古希腊这个次生文明等同的地步,把公元前6世纪的孔子看做是中国历史的开端,从而一笔否定了唐虞三代,是与疑古派恰相呼应的。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何来轴心时代?》,打印若干份向学者请教,承田卫平主编垂青,在《学术月刊》连载。

同时我还有一篇《古史研究的三条途径——以现代学者对“绝地天通”一语的阐释为中心》,第一讨论金景芳的中国古代思想探源,第二讨论徐旭生、顾颉刚的信古与疑古,第三讨论杨宽、袁珂的神话学阐释,第四讨论杨向奎、彭永捷的宗教学阐释,文章发表在台湾《汉学研究通讯》上。

许宏先生说,伴随着“疑古”的兴起,出现了信古、疑古、考古、释古四派。我认为自己该是后起的“信古”一派。“信古”不等于不考古、不释古,不等于没有怀疑精神。“信古”的“信”是文化自信的“信”。孔子说“信而好古”,刘宝楠解释说“信者知之明,不信必不能好”。




四、吾道南来

东汉郑玄学成归乡,马融叹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北宋杨时学成归乡,程颢叹曰“吾道南矣”。清末王闿运刻写在岳麓书院的楹联,是对周敦颐理学思想的地位和影响的生动概括,他说:“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我理解:

“濂溪一脉”,是周子“濂学”的创兴。

“吾道南来”,是二程子“洛学”的南传。

“大江东去”,是朱子“闽学”的开展,以及阳明心学的兴起,乃至东亚各国的传布。

古代中国、朝鲜、越南、琉球、日本,人文成就领先于世界,号称东亚文明五国。东亚文明五国同文同伦,尊崇道德、仁义、礼乐,典章制度完备,哲学义理饱满,历经宋元明清,达到鼎盛,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洋文明形成齐观并美的局面。

大江东去,最终汇流成海。在湖南产生的周敦颐理学思想,经过濂、洛、关、闽的传承,又经过中国、朝鲜、越南、琉球、日本的发展,成为东亚世界近一千年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主导思想。


图片


▲张京华主持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纪念研讨会

2017年是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是真正的千载难逢的日子。这一年,我在道县濂溪故里组织学术研讨会,从台湾、韩国前来参会的学者就有40多人。同年,江西九江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除了学术研讨之外,还斥巨资修建了周敦颐广场,排练了大型历史话剧《濂溪先生》,韩国也举行了“濂溪学的展开与栗谷学”国际学术会议,我都前往参加。

这期间看到一些网评,说湖南人怎么什么都抢,周敦颐是九江的,怎么成了湖南的?我知道湖南人研究、宣传周敦颐还远远不够,于是出版了《周敦颐与湖南》。也就是从2017年开始,韩国传统书院中的儒林诸老先生们开始进入湖南,带来了明式传统的讲学和祭祀。

我汇集以往湖南学者对周敦颐的评价,搜集到八条文献。周敦颐在湖南文脉中的重要地位,清代和民国间的学者公认或者屈原和周敦颐二人齐名,或者鬻熊、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四人并列。

(1)曾国藩将湖南文脉分作“情韵”和“义理”两个方面,将屈原与周敦颐二人并提。他在《湖南文征序》中说道:“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宋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

(2)叶德辉将湖南文化上最重要的人物定为鬻熊、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四人,他在《叶吏部答友人书》中说:“湘学肇于鬻熊,成于三闾。宋则濂溪为道学之宗,明则船山抱高蹈之节。”

(3)戴德诚将屈原与周敦颐并列。他在《湖南宜善于守旧》中说:“三闾以孤愤沉湘,元公以伊尹为志,遂开湘学仁、侠之大宗。”

(4)黄光焘也将屈原与周敦颐并列。他在《湖南学派论略》中说:“楚骚起辞赋之宗风,濂学导性理之先路。”

(5)吴博夫仍然将屈原与周敦颐并列。他在《湖南民性》一书中说:“湖南文化,周之末,即有灵均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上追《诗雅》。及宋之世,又有茂叔,作《太极图说》《通书》,为赵宋理学开山之祖。两氏所作,炳炳烨烨,褎然为后世所宗。”

(6)钱基博还是将屈原与周敦颐并列。他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中说:“天开人文,首出庶物,以润色河山,弁冕史册者,有两巨子焉。……一为文学之鼻祖,一为理学之开山,万流景仰,人伦楷模。”

(7)叶德辉的日本弟子松崎鹤雄将周敦颐与王夫之并列。他在《叶德辉传略》中说:“湖南人士言儒学最晚,远者祖濂溪周氏,阐明性理;近则王船山一派,以议论解经,略参古训;迨邹汉勋、魏源、曾国藩、周寿昌出,与江南人士往来,遂变其学,然不尽宗汉法也。”

(8)李肖聃认为在全部“湘学”中,周敦颐的重要性占第一位。他中《湘学略》一书中说:“《通书》启圣,《太极》象天。卓尔元公,实牖宋贤。述《濂溪学略》第一。”

在全部湘学文脉中,周敦颐与屈原二人齐名并列,这是以往学者的定评。

五、十六字心传

李学勤先生曾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

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阶段中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亦即各有不同的思想侧重。其对后世的影响,简明概括,有三个大的阶段。三个阶段各自影响后世一千年上下,在思想上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第一阶段:姚姒子姬,或称虞夏商周

儒家系统的中国文明史,始于《尚书》的《尧典》《舜典》。

唐虞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黄金时代。社会伦理的开端、王政道统的开辟、中国学术的起源,都在这一时期高调亮相。

这时“儒家”的名称还没有出现,但是儒家思想的真实内容已经存在。


图片


▲张京华主讲2015年蘋洲书院公益讲座

《中庸》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汉书》接着说,儒家者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可知姚姒子姬是儒家共认的开创阶段。

《尚书·虞夏书》记载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尧之所以授舜,舜之所以授禹。十六字心传指出,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可以划分为两类:人心和道心。既然认为有“道心”,就必然是承认世界上有统一的客观的规则;既然认为有“人心”,就必然是承认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承认人类的作为与天道相背离的可能性,而时时加以警惕。这一界定和分疏,就是中国哲学的开端。

《尚书·虞夏书》这一记载恰与《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一节对应,同时又见于《荀子》所引《道经》“人心之危,道心之微”。三种文献共同指认一个文本来源,而清华简《保训》所说“求中”“得中”也与此相关,所以十六字心传是可信的。

唐虞时代距今大约4300年,夏禹时代距今大约4100年。从尧舜到孔孟,姚姒子姬的思想影响持续了1800余年。

在姚姒子姬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创立了“唐虞之道”“尧舜之道”,影响着上古时期大约1800年的文明历程,直到孔子、孟子出现。换言之,在整个上古时期,是姚姒子姬的思想光芒照耀着我们的前程。

第二阶段:孔曾思孟,或称学庸语孟

东周之后,人文疲敝,王室夷陵,王官失守。这时候,孔曾思孟崛起,著作《论》《孟》《学》《庸》,开创了“孔孟之道”,影响了其后中古时期差不多1500年的文明历程。换言之,在从汉到唐的中古时期,是“孔曾思孟”的思想光芒照耀着我们的前程。

第三阶段:周程张朱,或称濂洛关闽

五代衰世,人伦斁败,鲜廉寡耻,斯文扫地。两宋时期,五星聚奎,文运大开,名儒辈出。周程张朱,凌空崛起,开创出了“理学”“道学”的新形态,影响了其后近古时期将近1000年的文明历程。换言之,在从两宋到清代的近古时期,是“周程张朱”的思想光芒照耀着我们的前程。

由周敦颐开创的宋明理学是古代儒家学术思想在五千年多年文明史中的中兴节点,是中古时期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样式。

周敦颐“上承孔孟,下启程朱”,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最佳典范。

六、创办国学院

2015年,在永州服务了13年之后,我有三个选择:一是应聘孔子研究院,承蒙杨朝明院长三顾茅庐式的邀请;二是应聘湖南师大,加盟外国语学院,承蒙蒋洪新书记邀请加盟;三是继续留在永州,创建国学院。最后我选择了后者,宁愿待在小地方,尝试六年国学教育。


图片


▲张京华在布克校园书店主讲国学读书会讲座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是于2015年12月批准筹建的兼有教学与研究性质的实体院系,是湖南省内第一所教学实体设置的国学院,也是国内地方普通高校中第一所教学实体设置的国学院。

国学院的前身是国学研究所和国学读书会,创办之前就已经取得了可信可赖的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在国学学科发展上走入前列。国学院一方面将研习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之学,融汇文学、史学、哲学为一体,另一方面特别注重教学实践,开设有古琴、汉服缝制、书法绘画、石刻传拓、古籍整理、田野考察等特色课程。

国学院的课程设置为六层结构:

(1)专业核心课程:经学概论,史学概论,子部概论,集部概论,国学概论

(2)学科基础课程:中国文学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中国哲学专题,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中国学术史概论

(3)专业选修课程:经、史、子、集原著导读,文献学原著导读

(4)通识拓展课程:古琴入门,茶道入门,书法入门,绘画入门,碑拓入门、汉服入门

(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田野考察与摩崖石刻,古籍整理与点校

(6)系列讲座:外聘教授的临时性课程以及读书法、读书指导、治学入门等漫谈

其时本校陈弘书记撰有《集贤楼记》,刻石楼头,指示:“无文物,不大学。无人文,不大学。无特色,不大学。无大师,不大学。无精神,不大学。”予窃私缀一言曰:无著作,不大学。于是有编纂《湖南科技学院国学丛刊》之议,先后共计出版《周敦颐与宋明理学》等10种著作。

我自己明白,无论是在北上广还是在湖南,都很难再找到一次创办实体国学院的机会了,所以这六年的尝试其实很值得。

关于“国学”,近代以来出现过两次热潮,第一次在民国时期,其本质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第二次在改革开放以后,其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学者和民间有关于“国学”的种种表述,我自己的定义是:国学是本国学术、国家学术的简称,是开国、立国、守国、治国、保国之学。作为国家学术,“国学”有五大定律:

(1)承运迭兴的开国定律

(2)武取文守的立国定律

(3)无为而治的守国定律

(4)外儒内法的治国定律

(5)远交近攻的保国定律

七、创办周敦颐研究院

周敦颐是“易学中兴之祖”,是宋代理学的开山,也是湖湘学的开山。

在长沙岳麓书院和汝城濂溪书院都张挂着一幅《湖湘文化脉系表》。在这幅表中,周敦颐居于第一层,他生于湖南,其学说称为“濂学”。

然后是第二层的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随周敦颐学习《易经》,他们生于河南,其学说称为“洛学”。

然后是二程的弟子杨时,杨时的弟子罗从彦,罗从彦的弟子李侗,直到一代大儒朱熹。同时又有二程的弟子谢良佐,谢良佐的弟子胡安国,胡安国之子胡宏,直到另外一位大儒张栻。

朱熹居住这福建,其学说称为“闽学”。张栻生于四川,其学说为“蜀学”。朱熹和张栻都是周敦颐的六传弟子。

南宋乾道三年(1167),张栻时任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主教,朱熹专程自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造访,二人相互探讨,深入辨析,史称“朱张会讲”。朱张会讲之后,湖南正式形成了湖湘学派。

看《湖湘文化脉系表》可知,湖湘学派的最早源头是周敦颐,而“朱张会讲”则是周敦颐濂学的回传。


图片


▲张京华与韩国书院儒林在周敦颐纪念馆

湖南省在2004年成立了濂溪学研究会,会长是梁绍辉先生。我于2005年在湖南科技学院成立了濂溪研究所,到2016年接任梁先生做会长,同时又获批为湖南省濂溪学研究基地。2022年我从永州退休,做湘南学院特聘教授,承蒙邹宏如书记支持,成立了周敦颐研究院,内设周敦颐纪念馆。

周敦颐曾“三仕郴阳”,在郴州培养出了程颢、程颐,传授《太极图》,用“孔颜之乐”命题教育学生,实现了“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的伟大文化传承。而周敦颐纪念馆则是国内高校第一家周敦颐主题纪念馆,是研究周敦颐学术思想的开放平台,是宣传和传播以周敦颐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周敦颐纪念馆为全校理工文医本科生讲授特色实践课程“理学开山周敦颐”。

八、解读摩崖

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发掘开拓新的文献领域。我从北大历史学系出来,似乎携带着发掘文献的本能,所以在湖南不一二年就开始踏勘朝阳岩。

湖南朝阳岩位于永州旧城西南二里潇水西岸,是唐中期由元结开创的一处摩崖石刻群。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元结任道州刺史,经水路过永州,始来游之,维舟岩下,取名“朝阳岩”,作《朝阳岩铭并序》及《朝阳岩下歌》。历唐、宋、元、明、清、民国,名贤士大夫题咏不绝,并建“寓贤祠”于岩上,祀元结、黄庭坚、苏轼、苏辙、邹浩、范纯仁、范祖禹、张浚、胡铨、蔡元定十贤。遂化水石而为人文,成为著名的摩崖石刻景观,迄今已历1250余年之久。

明清人叹美说,朝阳岩“当其晓烟初生,朝暾才上,秀横苍立,可以远视,可以独游,可以静观”,又说“有洞名流香,石淙源自群玉山,伏流出岩腹,色如雪,声如琴,气如兰蕙,冬夏不耗,可濯可湘,从石上奔入绿潭去”。

朝阳岩在湖南科技学院校门外,步行10分钟可到,却几乎无人研究,我则带着中文系学生在朝阳岩上了半年“古代汉语专题”课。


图片


▲张京华2019年在朝阳岩讲解

从朝阳岩开始,我们摩崖石刻研究团队走遍了湖南10处国保单位:南岳摩崖石刻、浯溪碑林、朝阳岩、阳华岩、玉琯岩、月岩、澹岩、月陂亭、侍郎坦摩崖石刻群、苏仙岭摩崖石刻群。我们也新发现了以往不为人知的摩崖石刻——零陵拙岩。

研究摩崖石刻的二十年是团队极为繁忙的二十年。

获得结业证书4个、出版著作共计12种、办展2场、学术研讨会2场,在《光明日报》刊出《灿烂金石,清夺湘流——湖南摩崖石刻中的中华中兴颂》,在《湖南日报》刊出《永州摩崖石刻:辉映于天地间的文化瑰宝》。

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南日报》组稿发表4个专版,在《书法报》组稿发表“潇湘摩崖书法专刊”整本34个专版,在《书法丛刊》组稿发表“湖南永州摩崖石刻专辑”“中兴颂摩崖石刻专辑”2个专辑。

央视新闻1次、央视直播1次,北京卫视新闻1次,湖南卫视“天天向上”1次。开设籍合学院网络课程“摩崖石刻文献整理”1门,提交永州摩崖石刻申遗方案1项,制作融媒体视频“读石”10集。


图片


▲张京华参加2017年中韩联合祭祀濂溪祠

首次提出“摩崖文学”、“摩崖书法”、“摩崖石刻学”的概念。

首次总结“潇湘摩崖石刻的八个特征”。

2023年,我们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湘南摩崖石刻采集整理综合研究”,粗粝的摩崖石刻从此走进大雅之堂。

九、感受潇湘

“潇湘雨,起严冬,八十日,到清明。花未发,桐未生,江水浊,山岳沉。天与地,渺难分,不见日,不见云。之何所,茫不知,生途闭,大道隐。”

在湘二十年,彻底感受了潇湘和潇湘夜雨。

人在潇湘,便写了几篇考证文章。

一篇是《马王堆汉墓〈地形图〉〈驻军图〉的再探讨》,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地形图》与《驻军图》,其命名与发掘简报发表已有30余年,如今提出重审,可能均与九嶷山虞舜陵墓的祭祀有关。《地形图》应当是指示舜陵祭祀的行程路线图,《驻军图》应当是舜陵祭祀的警跸图。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必须追溯到夏代(距今约4100年)以前的唐尧、虞舜(距今约4300年)时期,所以开展虞舜古史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非常重要。

另一篇是《论〈九歌·山鬼〉祀主为九嶷山神》,据《汉书·礼乐志》及《梁书·张缵传》两种文献所示,推测《山鬼篇》的祀主当为九嶷山之山神。


图片


▲在国学院主讲“潇湘国学七讲”

还有一组“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永州潇湘庙的初步考察》《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湘妃故事问卷分析》《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湘妃传说之六大文献系统》《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古列女传·有虞二妃〉的文本结构》。

相关研究在2011年出版了《湘妃考》,到2024年重新出版了《湘妃考(修订本)》。

潇湘是“二水”。

二水为“永”,永州别称“二水”。零陵是舜帝陵的专称,永州得名于潇湘二水。二妃登临蘋洲,泪洒斑竹,娥皇为湘水之神,称为“湘君”,女英为潇水之神,称为“湘夫人”。潇水从九嶷山发源,潇湘与九嶷山,山水相连,南北相望。九嶷山就是舜帝,潇湘就是二妃。永州零陵郡的人文地理是“一山连二水”,人文寓意是“舜帝与湘妃”。

潇湘是清深。

屈原游于江湘,行吟泽畔,作《渔父辞》。三闾大夫之清白,一如潇湘的深清,而渔父的超脱,也引出了极多的同情者。屈原作《渔父辞》、庄子作《鱼父篇》,《淮南子》记载“弋钓潇湘”“躬钓潇湘”,衍生出乐府中的《渔父歌》《欸乃曲》《渔翁》和《渔家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渔父”是清者、智者的象征。

潇湘是凄艳。

娥皇、女英作为有虞二妃,列居《列女传》第一卷“母仪”之首,确定了虞舜、湘妃爱情故事的典范意义。《述异记》记载,“舜帝南巡,葬于苍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潇湘”成为汉语语汇中最凄艳和最富有诗意的名词。凡言天下之凄艳、圣洁、深情、纯美,必言“潇湘”。

潇湘是高古。

《楚辞·九歌》是楚王祭奠天地云雨山川的乐歌,其中《湘君》《湘夫人》“二湘”与永州相关。“湘君,娥皇也。湘夫人,女英也。”在历代画家的《九歌图》中,湘妃处于云雾水气之中,往来于云霞浩渺的空明之处。文徵明笔下的湘君、湘夫人,冰雪绰约,色彩柔和,光影通透,“行墨设色,皆极高古”。可望不可及的云水,以及在木叶萧萧、四时代序中凝静不动的表情,都会告诉人们,她们已经成为潇湘上永恒的水神。

潇湘是纯美。

“潇湘八景”是古代东方的最高审美标准。自两宋以来,人们依据湘江流域的自然风光,绘制出八幅一组的极富诗意的山水图画。潇湘二水汇合处的“潇湘夜雨”是“潇湘八景”中的第一景。宋迪于嘉祐八年到达永州,在澹岩留下摩崖石刻。“潇湘八景”创始于永州。潇湘夜雨(永州),平沙落雁(衡阳),烟寺晚钟(衡山),山市晴岚(湘潭),江天暮雪(长沙),远浦帆归(湘阴),洞庭秋月(岳阳),渔村夕照(常德);人居源于审美,幸福源于审美,精神气质源于审美。

十、湖湘文化与中华道统

在永州的最后两年,我在市博物馆讲“永州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在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组织和主讲“永州十大历史文化现象解读”系列公益讲座,总结永州的十个一级历史文化资源。

我接触地域文化的时间比较早,1995年出版的《燕赵文化》是第一本关于“燕赵文化”的专书,这本书是辽宁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域文化丛书”之一,整套丛书共有24本,是当时最全的一套地域文化丛书。

不是所有的地域都有地域文化,也不是所有的地域都有连续的通史,不是所有连续的地域通史都有一贯的文化精神。按照这个思路,我最注意的问题是怎么给一个地域的文化做定义。《燕赵文化》给出的定义是:燕赵区域在文化上的特征就是慷慨悲歌、好气任侠,具有既不同于中原、关陇,又不同于齐鲁、江南的特点。


图片


▲在张京华带领学生在潇湘庙拓碑

来到湖南以后,我就着手给湖南的地域文化做定义。巧合的是,《史记》里称道“慷慨悲歌”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燕国,另外一处正是楚国。

到湖南的第九年,2012年,《湘楚文明史研究》出版了。这本书总共谈了湖南地域文化的8个专题:羲和祝融论、乐夔论、巫觋论、虞舜论、鬻熊论、濂溪论、船山论、潇湘论(湖南与越南),实际上应该是10个专题,因为紧接着“虞舜论”的《湘妃考》是单独出版的,“摩崖石刻”专题也是单独出版的。

《湘楚文明史研究》这本书,用的是“湘楚”而不是“湖湘”,因为《鬻子》一书为子学之宗、楚学之祖;用的是“文明”而不是“文化”,因为习惯上“文化”多指现象,“文明”才表达高度。


图片


▲张京华在江南留影

 我认为,湖南有三大学术传统:湘学肇于鬻熊——以鬻子为中心的诸子学传统;起辞赋之宗风——以屈原为中心的诗赋传统;理学开山之祖——以周敦颐为中心的义理传统。这三大学术传统显示出了湖南对于整个中华文明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实际上,在我们着力发掘本土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知道任何地域文化都只是全部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朱子云:齐俗乃霸政之余习,鲁犹有先王之遗风,道则先王之道也。

面对“湖湘文化与中华文化核心道统”这一当下命题,我期望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脉络下,探讨湖湘文明史的书写,构建“湖湘文明史”框架,从“湖湘文明史”的角度梳理和提升湖湘文化的内涵和品质。我期望从中华文明史的整体性、统一性出发,探讨湖南传统精神、思想、学术最优秀、最卓越的精华所在,及其对于中华文明史的独特贡献。月印万川,理一万殊,只有将地域文化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地方文化才会显露出自己特殊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人的生命应当追求意义,学术研究也应当追求意义。

主要学术成就附录

著作

《潇湘国学七讲》.商务印书馆,2024

《湘妃考(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24

《〈日知录〉版本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

《潇湘镌云——石刻》.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

《顾炎武与〈日知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

《庄子哲学——逻辑、概念及其思想体系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21

《中国文学散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周敦颐与湖南》.岳麓书社,2020

《晚周诸子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湘楚文明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湘南摩崖石刻采集整理综合研究",2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日知录》版本研究",202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经学之开山——《日知录》整理与研究",2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鼎革之际的学术范式——顾炎武与《日知录》研究",2012

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学术项目"五帝传说时期的历史文化研究",202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湖南碑刻研究",2020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道南文献集成》整理与研究——中古时期以湖南为中心的儒学复兴",2017

论文

《周敦颐在廉洁文化中的独特价值》,船山学刊,2023.2

《由〈太极图〉看周敦颐的哲学学说》,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3

《周与爵、周沈珂两种〈濂溪集〉版本考辨》,朱子学研究,2022.2

《虞舜时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贡献和地位》,求索,2022.4

《万劫终归韩国士,一生窃附孔门人——存亡之际的〈秋潭别集〉》,外国文学评论,2022.1

《濂溪理学的哲学意蕴》,湖南社会科学,2018.1

《作诗的使臣——湛若水与安南君臣的酬唱》,外国文学评论,2018.4

《〈新元史〉的编纂与校勘》,求索,2017.5

《宋本〈列子鬳斋口义〉考》,图书馆,2017.3

《三"夷"相会——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为中心》,外国文学评论,2012.1

新闻推荐
社科快讯
通知公告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