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学术研讨>正文

胡代松:创新治理模式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胡代松 时间:2024-06-07 09:18:39 
胡代松:创新治理模式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


按:6月5日,《乡镇论坛》刊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胡代松文章《创新治理模式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要“切实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和有力保障。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方向在哪里?方法有哪些?湖南长沙望城区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坚持党建引领

望城区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坚持党建带乡贤治理、带群众主动、带服务提升、带产业发展,构建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新格局。

抓实“一把手”工程。连续实施基层党建“书记工程”,通过创树特色、竞赛比拼,打造基层党建“书记工程”近千个。全区深入实施党员“闪亮工程”,1.3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当先锋,联系群众8.5万户,兑现微实事4万多件,村民们有事找支书、有事找支部,党群关系融洽。

抓好“主阵地”建设。全面推进“雷锋驿站”建设,已建“雷锋驿站”143个,各村依托驿站召开“三长”民情分析会、邻长培训会700余场次,“三长”利用驿站召开片区支部会、民情恳谈会1000余场次。望城区下大力气抓规范、抓培训、抓管理,2023年创建村(社区)“六好”示范党(总)支部20个,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强“生力军”队伍。实施乡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土专家”成长扶持计划,率先全省面向全国招募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CEO),推荐认定“乡村振兴·人才之星”20名,认定市级现代农业领军人才21名、新型职业农民348名、乡村工匠49名。实施“雏鹰”计划,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86名,集中培养村支书“种子选手”85名。

注重治理机制创新

望城区在党建引领“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基础上,创新实施“三长制”,按照民声反映渠道和处置难易程度设置邻长“雷锋哨”、群众“热线哨”、三长“攻坚哨”,形成全闭环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链条,构建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畅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织密“一张网”,定准定稳“吹哨位”。坚持“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网中结”工作导向,推进“三长制”与“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深度融合,在四级网格基础上设立“微网格”,在村以下划片分组设邻,实现“屋场—楼院—微网格”网格架构与“片—组—邻”组织架构互融共促、相辅相成,拓宽了“三长”服务群众的路径。

下好“一盘棋”,选优配强“吹哨人”。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将党员、后备干部、志愿者等群众熟、关系近、情况清的人员推选为组长和邻长,确保服务力量本土化、优质化。结合党员冬春训、屋场会等,统筹抓好“三长”培训,确保每名邻长每年至少接受1次学习培训。制定《村民代表(邻长)管理办法》,强化动态管理,开展常态督查,2023年累计动态调整616名邻长。颁发家庭户牌匾、开展优秀“三长”评选活动、建立邻长权益微积分管理制度等,激发“三长”履职积极性。

贯穿“一条线”,厘清理顺“应哨链”。邻长主动走访收集群众诉求,微小问题现场受理、及时答复,实现“微事不出邻、小事不出片”。组长牵头对“12345”群众“热线哨”较多的区域或家庭户进行重点联系,协助做好政策解释、情绪安抚等工作。建立邻长吹哨、片组汇总、镇村响应、部门联动解决的闭环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治理提效,全区通过三长“攻坚哨”有效解决了盘龙岭村夏季虾田电力供应不足等21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群众好评。

抓好乡村产业发展

望城区抓住产业发展这一关键,立足各村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做大做强乡村产业,2023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765.56万元,望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强化政策驱动。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及“1+2”系列配套政策,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置脱薄奖、增幅奖、台阶奖、提标奖,激励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特”。

利用资源撬动。整合村民闲置资源,盘活各类集体资产,实行统一流转、集中开发、专业运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比如,乔口镇盘龙岭村实行整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荷花虾产业,建立服务产业的功能型党支部,示范带动全区养殖面积达10万余亩,亩产效益超万元;茶亭镇静慎村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打造了“薯夫妻”“东城生态椒”“雪峰油茶”等特色品牌,年产值达千万元,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实施校企联动。坚持院士领衔、科技兴农,引进“辣椒院士”邹学校、“茶叶院士”刘仲华、“水产院士”刘少军等院士专家100余名。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专家工作站、小龙虾研究院等平台,引进孙铝辉、陈红兵等8名专家教授和64名“双团”博士,推动水稻等龙头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成功打造全国首个机械化双季稻无人农场等应用场景,助推农业领域的新技术率先在望城落地转化。

用好用活乡贤文化

各村立足乡村现有人口特点,充分挖掘、激活乡贤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治理,累计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点300余个,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比如,茶亭镇静慎村以党员之家、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环卫理事会、六老宣讲团、军人抢险队、兴学堂、快乐静慎健康协会为载体,走出了一条“九贤治村”的新路子,村里各类酒席较前三年减少85%以上,打造“美丽庭院”1000多户,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桥驿镇杨桥村作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在清代科考中共走出14名进士、52名举人,村里大力弘扬耕读文化,以农家书屋、思益书院为平台,组织镇村干部、乡贤文人编印《耕读文化在桥驿》,开办思益讲坛,创作的诗歌《思益书院赋》、歌曲《秀美杨桥》、山水画《春暖杨桥》等作品深受村民喜爱,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