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代松:创新治理模式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胡代松 时间:2024-06-07 09:18:39编者按:6月5日,《乡镇论坛》刊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胡代松文章《创新治理模式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要“切实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和有力保障。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方向在哪里?方法有哪些?湖南长沙望城区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坚持党建引领
望城区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坚持党建带乡贤治理、带群众主动、带服务提升、带产业发展,构建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新格局。
抓实“一把手”工程。连续实施基层党建“书记工程”,通过创树特色、竞赛比拼,打造基层党建“书记工程”近千个。全区深入实施党员“闪亮工程”,1.3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当先锋,联系群众8.5万户,兑现微实事4万多件,村民们有事找支书、有事找支部,党群关系融洽。
抓好“主阵地”建设。全面推进“雷锋驿站”建设,已建“雷锋驿站”143个,各村依托驿站召开“三长”民情分析会、邻长培训会700余场次,“三长”利用驿站召开片区支部会、民情恳谈会1000余场次。望城区下大力气抓规范、抓培训、抓管理,2023年创建村(社区)“六好”示范党(总)支部20个,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强“生力军”队伍。实施乡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土专家”成长扶持计划,率先全省面向全国招募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CEO),推荐认定“乡村振兴·人才之星”20名,认定市级现代农业领军人才21名、新型职业农民348名、乡村工匠49名。实施“雏鹰”计划,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86名,集中培养村支书“种子选手”85名。
注重治理机制创新
望城区在党建引领“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基础上,创新实施“三长制”,按照民声反映渠道和处置难易程度设置邻长“雷锋哨”、群众“热线哨”、三长“攻坚哨”,形成全闭环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链条,构建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畅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织密“一张网”,定准定稳“吹哨位”。坚持“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网中结”工作导向,推进“三长制”与“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深度融合,在四级网格基础上设立“微网格”,在村以下划片分组设邻,实现“屋场—楼院—微网格”网格架构与“片—组—邻”组织架构互融共促、相辅相成,拓宽了“三长”服务群众的路径。
下好“一盘棋”,选优配强“吹哨人”。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将党员、后备干部、志愿者等群众熟、关系近、情况清的人员推选为组长和邻长,确保服务力量本土化、优质化。结合党员冬春训、屋场会等,统筹抓好“三长”培训,确保每名邻长每年至少接受1次学习培训。制定《村民代表(邻长)管理办法》,强化动态管理,开展常态督查,2023年累计动态调整616名邻长。颁发家庭户牌匾、开展优秀“三长”评选活动、建立邻长权益微积分管理制度等,激发“三长”履职积极性。
贯穿“一条线”,厘清理顺“应哨链”。邻长主动走访收集群众诉求,微小问题现场受理、及时答复,实现“微事不出邻、小事不出片”。组长牵头对“12345”群众“热线哨”较多的区域或家庭户进行重点联系,协助做好政策解释、情绪安抚等工作。建立邻长吹哨、片组汇总、镇村响应、部门联动解决的闭环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治理提效,全区通过三长“攻坚哨”有效解决了盘龙岭村夏季虾田电力供应不足等21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群众好评。
抓好乡村产业发展
望城区抓住产业发展这一关键,立足各村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做大做强乡村产业,2023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765.56万元,望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强化政策驱动。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及“1+2”系列配套政策,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置脱薄奖、增幅奖、台阶奖、提标奖,激励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特”。
利用资源撬动。整合村民闲置资源,盘活各类集体资产,实行统一流转、集中开发、专业运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比如,乔口镇盘龙岭村实行整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荷花虾产业,建立服务产业的功能型党支部,示范带动全区养殖面积达10万余亩,亩产效益超万元;茶亭镇静慎村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打造了“薯夫妻”“东城生态椒”“雪峰油茶”等特色品牌,年产值达千万元,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实施校企联动。坚持院士领衔、科技兴农,引进“辣椒院士”邹学校、“茶叶院士”刘仲华、“水产院士”刘少军等院士专家100余名。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专家工作站、小龙虾研究院等平台,引进孙铝辉、陈红兵等8名专家教授和64名“双团”博士,推动水稻等龙头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成功打造全国首个机械化双季稻无人农场等应用场景,助推农业领域的新技术率先在望城落地转化。
用好用活乡贤文化
各村立足乡村现有人口特点,充分挖掘、激活乡贤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治理,累计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点300余个,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比如,茶亭镇静慎村以党员之家、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环卫理事会、六老宣讲团、军人抢险队、兴学堂、快乐静慎健康协会为载体,走出了一条“九贤治村”的新路子,村里各类酒席较前三年减少85%以上,打造“美丽庭院”1000多户,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桥驿镇杨桥村作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在清代科考中共走出14名进士、52名举人,村里大力弘扬耕读文化,以农家书屋、思益书院为平台,组织镇村干部、乡贤文人编印《耕读文化在桥驿》,开办思益讲坛,创作的诗歌《思益书院赋》、歌曲《秀美杨桥》、山水画《春暖杨桥》等作品深受村民喜爱,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