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学习的八种方式
文章来源:湖南宣传 作者:胡代松 时间:2023-05-26 20:17:31读书学习是人类进步的载体,是国家强大的希望,是政党兴旺的根本,也是个人成长的阶梯。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读书学习视为自己最大的爱好。他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学习故事数不胜数,梳理、总结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学习的方式,对于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让崇尚学习热爱阅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具有重大的意义。
秉承家风学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谈到幼时读书的趣事。他说,“我的读书习惯,是家庭培养的,我父母很支持我读书。”
习近平曾回忆,小时候父母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上小学时就开始要求他读文学名著,像《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基本读完了。所以,他走上领导岗位后,经常引经据典,与他从小时候起打的底是分不开的,算是“童子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家学、家教、家风,培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学习习惯,对他的成长影响重大。
孜孜不倦学
习近平总书记数十年如一日,每天保持着刻苦读书学习的习惯,对读书学习已到了夜以继日的痴迷程度,经常苦读深思、挑灯夜读到凌晨。
在陕北插队时,他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他回忆道:“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在正定,晚上10点以前,他都在忙于公务。10点之后,他就开始拿起书本学习,一直学到12点。过了12点,他就洗洗衣服,洗完衣服再睡觉。
“最是书香能致远。”正是这种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精神,这样的坚持和毅力,使他勤勉读书、不断积累,为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博览群书学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说:“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他始终践行着“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尤为喜欢。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清华大学化工系攻读本科期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他还注重各类经典著作学习。1985年,习近平同志结识了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系的张宏樑,一见面,便同他讨论起《资本论》课程的学习,分享自己的研读体会。
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从平时总书记的讲话和论述中,多次引用《史记》《诗经》《礼记》《尚书》等书中的故事、名句、古籍典故、经史百家、名著经典,可以窥见他对浩瀚至繁的中华文化传统典籍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三是地方志。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调阅地方志,说不看地方志就不了解这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殷殷叮嘱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这与他重视地方志、重视历史是一脉相承的。
四是军事类经典著作。由于受家庭环境熏陶和青年时期中央军委三年工作经历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喜欢读军事类经典著作。细观他历年新年贺词视频,办公室的书架上就有不少经典军事著作,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六韬》《三十六计》《战争论》等。
五是文学类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读文学作品,不只是出于文艺欣赏,而是从文学作品中观察社会,引发哲学思考和科学判断。他在《忆大山》一文中感念:“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从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一本好书,可以相伴终生;多读好书,可以受益终身。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理想、浩然正气、治国理政,自然离不开他成长过程中的博览群书。
触类旁通学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探寻“善学”之道,往往能事半功倍。除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外,总书记还“善读书”,这集中体现在读书学习中举一反三、分析对比、触类旁通。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有所讨论,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正所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触类旁通学是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反复阐述的读书学习“方法论”。
虚怀若谷学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却虚怀若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通过求教、问学、交流,实现自我修养的提升。
2004年春节后,他联系浙江大学,约请浙江大学西方哲学史学者陈村富深入讲解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原定两个小时的课程陈老师不知不觉讲了近两个半小时。事后,陈老师说:“从他的落笔和表情,可以推测他不仅记要点,而且关注老师提供的破除旧观念的新信息。”
“问学,学诚者也。”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他对学习的重视和用心,除了留意在工作中学习之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始终在主动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归纳汇总学
我们平常读书学习到的知识,犹如一颗颗散乱的“珍珠”,归纳汇总的意义就在于把这些散乱的“珍珠”串成闪光的“项链”。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非常重视学习成果的归纳汇总,注重把调查研究、工作思考、实践经验等集结成册、公开出版,系统、全面、深入阐释理论思考、执政思路和工作思维,力求让读书思考勾连纵横、串线成片、形成整体、融会贯通。仅在福州工作期间,他亲自主持指导编辑出版的书至少有13本。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离不开他在漫长学习、工作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无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等理论探讨专著,还是《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工作思考文集,均对各级领导干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
教学相长学
除著书立说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注重教学相长。通过当众讲解阐述自己的理念和主张,达到更新听众理念、提高自身水准之目的。
到中央工作后,他高度重视在党校“教学”。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先后58次到中央党校,为学员讲授了18堂“开学第一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6次出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前不久还出席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面教学生,一面自己也可以求学问。”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他总能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因人施讲,因材施教,施人以援手,受益于自己,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知行合一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他对学习特性的诠释,彻底地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学习就是读书的观念,明确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观念。
唯有学以致用,方能行稳致远。理论学习的效果最终要以实践的成绩为检验尺度。今天,我们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目的就是通过学习、研讨和普及,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落细。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