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媒体反响>正文

【湖南日报】胡代松: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五个必由之路”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代松 时间:2023-03-10 10:06:38 
【湖南日报】胡代松: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五个必由之路”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阐述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阐明过去我们为什么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行提供了“思想罗盘”和“航行指南”。

深刻认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意义

“五个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提出的重要论断,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历史时刻总结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高度自觉,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志气、骨气、底气。

“五个必由之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系列重大时代课题,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既造福中国人民,又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极大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昭示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个必由之路”既揭示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密码,又指明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路径,为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明确发展方向、推进复兴伟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领会“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

“五个必由之路”高度凝练、前后衔接、相互联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谁来领导、走什么路、依靠谁、如何发展、怎样锻造坚强的领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具有严谨、系统、完整的内在逻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首要前提。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结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独立探索,汇聚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艰辛奋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已经被历史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的真理。

坚持团结奋斗是力量之源。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键密码。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两个大局”发展大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判断,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证。事实雄辩地证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坚持从严治党是党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

切实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实践要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五个必由之路”提出了要求。他指出:“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我们要牢记殷殷嘱托,切实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实践要求。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将党的领导“定海神针”夯实铸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全面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保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凝聚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

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好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