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宣传】胡代松:深刻把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文章来源:湖南宣传 作者:胡代松 时间:2023-08-10 00:00:00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之美集中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等经典著作和文学、音乐、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把我们对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有力彰显了我们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信心和决心,其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际,构建中国理论”的重要论断为弘扬中华文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全省社科界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关键在于把握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六个特点”。
把握好继承性、民族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者的关系,一直是社科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片面性观点:一种认为两者相结合将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失真”,另一种则认为两者结合将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压抑”。
事实上,唯有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把握好三方面资源,方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一方面,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来变革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增强认同感和亲和力,厚植“生存”土壤。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守正创新,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会东西之学,成一家之言”。
把握好原创性、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时代性特点的重要意义和内在逻辑,为发展标识性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树立了导向。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绘画散文、小说戏曲等,都是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智慧和创造;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著作,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原创性、时代性概念和理论的创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实施持久战,到新中国成立后划分“三个世界”、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步骤,再到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都是党在重要历史关头回答的时代课题。实践证明,只有回答好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才能加快构建当代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现实的呼唤,在深入研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中,体现自身价值和理论魅力。
把握好系统性、专业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一个系统而专业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基础和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都排在世界前列,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功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任务紧迫、势在必行。其中,中华文明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建设也存在同样挑战和问题。
面向未来,广大社科工作者既要聚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短板”和不足,也要聚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五个突出特征”“第二个结合”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着力开展研究、阐释和普及,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作者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 “担负文化使命 赓续红色血脉”研讨会湘潭举行
- 喜报!湖南省社科普及短视频作品获全国大奖
- 《湖南社会科学》再度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部崛起湖南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长举行
- 2024年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及其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开班
- 2024年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及其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侧记
- 省社科联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 省社科联学会工作处党支部联合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党支部开展基层行活动
- 2024年企业家联谊活动暨新湖南·君子文化栏目上线仪式在长沙举行
- “人人知医、天下少病 ” 健康中国公益行走进长沙含浦街道
- 第七届“人人读论语”全国大型公益活动永州市道县主会场活动隆重举行
- 娄底市社科联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 全国专家学者齐聚衡阳共议气候金融未来——湖南工学院成功举办全国首届气候金融与风险管理高峰论坛
- 湘西州2024年“非遗少年学”暑期社科普及活动月正式启动
- 2023年株洲市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周启动式暨株洲新型智库联盟成立仪式举行
- 郴州技师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