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聂 智 肖皓文 时间:2022-11-08 17:56:11 
“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强调“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要“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系统梳理与研究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核心要义,全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本质特征、战略部署、战术思路、战场视野及战斗实力等关键问题,做到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怎么看”与“怎么办”融会贯通,对于打赢网络意识形态这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意义重大。

一、认清斗争特性:“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

虽然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没有硝烟,但是“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对于我们来说,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是一场不能输只能赢的斗争,打赢这场斗争先要“知己知彼”,认清这场斗争至关重要的地位,重视这场斗争不同于传统意识形态斗争的技术属性,深挖与这场斗争相关联的隐蔽特征,唯有如此方能“百战不殆”。

(一)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地位至关重要

“两个大局”是当前中国发展的时空坐标与历史方位,也是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工智能、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都与网络深度融合,对信息分发、舆论生态及媒体格局影响重大;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之势,西方猜忌、防范及敌视心态体现于各个方面,思想交锋集中反映于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故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至关重要,这场斗争牵涉安全和发展,关乎旗帜与道路,我们要从全局着眼认清其重要地位。第一,关乎总体国家安全。在互联网时代,涉及国家安全的各关键领域基础设施都已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都与网络安全紧密相关。习近平反复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清醒看到“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如果没有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就无从谈起。因此,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至关重要,不仅是确保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而且是确保总体国家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关乎意识形态工作大局。当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而意识形态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人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显然,“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成败关涉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大局。第三,关乎网信事业发展。网信事业发展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是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网信事业发展离不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发展容易陷入盲目与无序的被动境地。只有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消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隐患,才能为网信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技术属性鲜明

网络意识形态是互联网领域各类主体在网络空间的展现,运用网络媒介实施筛选、加工与呈现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并不是简单照搬现实领域的意识形态。网络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对信息传播和舆情演变带来颠覆性的巨大影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这一影响还在加速扩大之中,也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存在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与技术属性的内在统一性,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技术属性愈加鲜明。第一,核心技术受制。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不同于传统意识形态斗争,需要过硬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保障,最为重要的无疑是核心技术,而“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如在高端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唯有在基础技术、非对称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才能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第二,技术赋权大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体话语权空前扩大,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在内的网络人士大量涌现”,鱼龙混杂,众生喧哗,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暗流涌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空间遭到“挤压”,无形之中加大了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难度。第三,技术影响思想。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其迅猛迭代发展效应不仅体现在硬件上,而且体现在软件上,如当下大规模应用的智能算法推荐新闻会使网民困于“信息茧房”而不自知,会对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深远影响,其大幅提升内容分发效率的同时,存在的主流价值观弱化状况须予以必要的警惕。

(三)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隐蔽特征显著

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情况十分复杂,匿名性与虚拟性使得网民在网络空间的实际身份难以迅速辨别,网民的信息行为难以准确预判,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敌我界限有时不够清晰,网络集聚和社会动员具有突发性与即时性,只有从多角度去深挖相关联的斗争隐蔽特征,才能有效去除遮蔽。第一,互联网具有“去中心化”特性。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生产者,各种声音“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更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失语”的风险,一旦“失语”便会消解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第二,互联网企业具有资本逻辑。盈利是互联网企业的逻辑起点,适当的利益刺激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过分地追逐利益则会不择手段肆意妄为,这就要求“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因此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一定要认清互联网企业具有资本逻辑这一隐性特征,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甚至操纵舆论。第三,网络意识形态具有渗透功能。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对网下渗透、国外对国内渗透、“公知”对网民渗透,对此应“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

二、强化战略部署:“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

战略部署历来是斗争的重中之重,既是对斗争的顶层设计,也是赢得斗争的先决条件。习近平提出的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顶层设计上的战略部署,只有深刻领会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性,才能掌握斗争的主导权,才会明晰“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应一以贯之在战略上强化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一)抓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领导权是权力的核心要义,为了抓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应在思想上强化理论武装,在工作上巩固领导地位,在路线上夯实群众基础。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稳固领导权首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指导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准则。第二,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坚信唯有领导权在党手里,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才有胜利的可能。第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发展思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网信事业发展内在是统一的,目的都是为了人民。要理解“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深刻内涵,只有为人民虑安全谋发展才会取信于人民,也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夯实群众基础,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地位才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把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

管理权是保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把控管理权有助于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明确工作导向、设定衡量标准、树立安全观念,把控管理权应坚持用正确的新闻观、价值观、安全观来管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管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明确工作导向,没有正确的工作导向势必会扰乱人心影响发展。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加强党对媒体的管控力度,尤其要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时刻牢记新闻舆论工作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无疑加大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难度。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与精神的灯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在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引领作用,因此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衡量互联网上的美与丑、善与恶、优与劣,对于好的要大力弘扬,对于坏的要坚决抵制。第三,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赖于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认识到网络安全不是割裂的、静态的、封闭的,网络安全是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的,应该用正确的、辩证的、系统的网络安全观来管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三)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话语权既是保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不“失语” 的前提,也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应从话语体系、话语能力、话语内容上着手,牢牢掌握话语权。第一,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掌握话语权首先要构建话语体系,话语体系要对内“听得懂”,也要对外“行得通”,特别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话语体系应结构完整,涵盖的概念要准确清晰,能够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为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服务。第二,着力提升传播能力。掌握话语权关键在于传播能力,要避免出现 “有话说不出”和“说了没人听”的局面。既要大力整合国内传播媒介,也“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对外全面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要通过网络加强国际人文方面交流,在交流中借鉴吸收、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源源不断地输出“中国好声音”。第三,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掌握话语权重点在于加强话语内容建设,“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既要做到数量成规模,也要做到内容保质量。网络文艺创作生产要深入群众、紧贴现实,着力展现出新时代新面貌,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贡献宝贵素材。

三、创新战术思路:“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讲究战术是克敌制胜的必然要求,战术思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成败,只有创新战术思路才能在斗争中“致人而不致于人”。网络治理体系反映战术的“静态”面,网络治理能力反映战术的“动态”面,“动静”有机结合才能“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优化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

治理体系是治理的基石,要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少不了合理的网络治理体系。优化网络治理体系就要在综合治理体系上增进融合性,在基础保障体系上增强稳定性,在感知预警体系上增加灵活性。第一,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应认识到“面对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必须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紧迫性,综合治理体系顾名思义是多管齐下打造出来的全方位、全覆盖、零死角的治理体系。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关键要在融合性上下功夫,应调动各类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强调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协同格局。应综合多种手段推动治理,形成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第二,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保障体系是网络治理体系的硬件基础所在,没有硬件基础安全的网络治理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关键时刻只会不堪一击。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离不开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瞬息万变,如果一旦在硬件基础安全上遭遇致命打击,那便不是丢失阵地的问题,而是丢掉战场的问题,如电力调配指令一旦被恶意篡改,互联网运行所需的电力基础便会被彻底破坏,那还如何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对于重大风险隐患要及时扼杀在萌芽期。第三,打造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安全感知预警体系。网络风险往往隐藏在各种不起眼的细节中,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着重大影响,要牢记“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规避网络风险离不开感知预警体系,各类主体应加强网络安全情报共享,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要在网络安全信息上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及时报告网络安全风险。特别要重视网络安全风险研判处置工作,认真总结网络安全风险规律,进一步提升判断网络安全风险动向与及时处置的能力。

(二)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

治理能力强弱是治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要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有强大的网络治理能力。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就是要以法律为前提、以各类主体为关键、以舆论环境为重点。第一,推进网络依法治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更离不开法律保障。推进网络依法治理是提升网络治理能力的核心环节,首先要做到网络治理有法可依,要适应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大势,强化前瞻性、可操作性与现实针对性,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其次要让网络治理有法必依,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最后要使执法主体在网络执法中做到执法必严,要强化执法主体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违法必究,用法律武器惩治破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各类行为,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第二,鼓励网络协同治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依靠网络协同治理,协同治理就是要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找准各类主体的定位,明确各类主体的责任,特别要理清协同治理涉及的干群关系和政企关系。鼓励网络协同治理要理解“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这句话的内在含义,要积极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网络协同治理,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多方助力,实现多重保护。第三,加强网络生态治理。“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生态也是网络意识形态动向的重要显现,维护网络生态要加大内容监管力度,把握好舆论引导时度效的关系,及时做好正面宣传,坚决抵制反动言论。加强网络生态治理要常抓不懈,党内带动党外,干部带动群众,广泛发动一切力量。

四、拓宽战场视野:“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必须深化对“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这一论断的认识。要拓宽战场视野,从更为宏观的视野去界定战场,把握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关系,从“同心圆”的角度着手,协调网上和网下两个场域,从“共同体”的大势布局,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战场。

(一)协调网上和网下两个场域

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离不开“网”这个关键字,要认清网上战场和网下战场的内在关系,把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不仅仅局限于网上,而应“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通过加速网上网下媒体融合以助力主流意识形态发声,加强网上网下阵地管理来拓宽红色地带。第一,加速网上网下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是一场自我革命”,要把握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各自优势,结合当前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形势,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花大力气实现优化整合,打通网上网下,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打造精锐传播力量。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要有机融合,应加大对互联网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打造一批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助力主流意识形态发声。第二,加强网上网下阵地管理。意识形态阵地覆盖面很广,包括新闻舆论载体、教育机构、文化设施及纪念场馆等,如果正面思想没有占领阵地,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实践中要科学区分“三个地带”,即红色地带、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加强阵地管理要联通网上网下的红色地带,坚决守住红色地带,抓准一切有利机会扩大红色地带,切实做到一支笔就是一个阵地,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应认清“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

(二)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战场

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要认清国内战场和国际战场的统一性,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战场。以兼顾自身和国际利益为出发点,将“网络强国”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相联系,以获取国内和国际认同为切入点,将“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相结合。第一,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相联系。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国家利益,也是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必由之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旨在强调“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是为推动各国加强沟通以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推进网络发展所给出的“中国方案”。要认清网络强国战略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二者具有同一性,前者是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点,后者是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支点,要两手抓更要两手硬。第二,夯实网络群众基础和提升国际网络公信力相结合。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群众,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切实做到“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一方面有助于在网络交流中解决群众所思所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过交流获得群众信任,增进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为主流意识形态找到最坚实的后盾。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也离不开“统一战线”,要认识到国际网络公信力建设至关重要,对各国网络空间利益应充分尊重,加速推动国际网络空间合作治理,争取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找到志同道合的国际盟友。

五、提升战斗实力:“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战斗实力直接关乎斗争胜负,提升战斗实力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实力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提升软实力要从两方面施策,既要抓住人才这个核心,也要把握互联网企业这个关键。提升硬实力则要以技术为突破口,唯有“软硬兼施”才能“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一)汇聚网络人才资源

人才资源是衡量战斗实力的核心因素,要从全流程入手,既要会吸引人才,又要会培养人才, 还要会使用人才。第一,健全人才吸引机制。如何吸引人才是汇聚人才资源的首要问题,健全人才吸引机制既“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也要积极宣传主流价值,依靠主流价值吸引各类人才投身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要持久保证战斗实力,就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既要强调人才专业性,“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也要强调人才的复合性,会同多条战线共同培养人才,持续供给优秀人才保障战斗实力。第三,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人尽其才是人才使用的根本准则,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就要对不同人才差异施策。既要有常规使用方式,也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创新使用,尤其要看到“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

(二)强化互联网企业责任

互联网企业是参与战斗的重要主体,也是提升战斗实力的重要因素。要从全方位入手,在管理上、法理上、情理上强化互联网企业责任。第一,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网信事业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更离不开互联网企业。一方面既“要规范市场秩序,鼓励进行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又要把握好发展分寸,不能以破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来换取发展。第二,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对于互联网企业要加强引导,既“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也要强化互联网企业自身的法治意识,使互联网企业自觉捍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第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互联网企业有着资本的逻辑,但也肩负着使命担当。要号召广大互联网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

(三)抢占网络技术高地

技术强弱直接决定战斗实力的强弱,要重视对技术的投入、研发和使用,从全方位入手,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合作优势和市场优势抢占技术高地。第一,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助力技术发展,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务必“要围绕国家亟需突破的核心技术,把拳头攥紧,坚持不懈做下去”,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提供核心技术利器。第二,强强联合同攻关。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集思广益,“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联合各类力量共同创新以进一步提升技术优势。第三,技术成果速转化。技术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里,技术要发展就必须要使用,要“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利用各类前沿技术成果助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