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社科快讯>正文

突出四个坚持 推进高质量发展——常德市社科类社会组织五年工作综述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常德市社科联 时间:2020-10-19 11:45:34 
突出四个坚持 推进高质量发展——常德市社科类社会组织五年工作综述

  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常德市社科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充分发挥“联合、联系、联心”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努力推动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目前,市社科联下属社科类社会组织48家,其中,社会团体34家,民办非企业14家;近5年新增社会组织21家,其中,社会团体11家,民办非企业10家。

  一、坚持以管理体系为支撑点,在“统”字上下足功夫。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管理与发展最终要靠制度来支撑、靠制度来规范、靠制度来维护,坚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1. 加强整体联动。围绕构建指挥有力、运转高效、整体推进的运行机制,设立学会工作部,在人员非常吃紧的情况下配备2名精干力量从事日常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模式。突出齐抓共管,发动全市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普及基地、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大幅提高参与度和支持率,全方位、高标准地开展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

  2. 加强机制推动。积极促成以市委名义出台《中共常德市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为全市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有效管理社科类社会组织,指导其履行好业内职责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出台了《常德市社科类社会组织考核奖惩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全市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类理论论坛和理论载体规范管理的通知》,每年定期进行考核,努力营造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共同进步的效果。

  3. 加强资金带动。努力克服社科类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较少、激励奖励机制不够、自身经济基础较差的困境,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从2019年起市社科联增设社会组织管理专项经费,切实发挥“十两拨千斤”的资金撬动作用,为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5年来,投入到社科类社会组织资金182.7万元,其中,市社科联直接奖励扶持资金10万元,课题资助资金7.5万元,管理资金6.6万元,两新党建专项工作经费9.6万元,社科类社会组织直接争取或市社科联帮助其争取上级资金149万元。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在“新”字上取得突破。把创新作为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管理的必要措施,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性发展。

  1. 刷新思想观念,推进百花齐放。根据《中共常德市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坚决破除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固化思想,在实事求是地认识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的基础上开拓思维、整合资源,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推进创新引领发展。行业种类逐步健全,遍及全市社会科学事业的各个方面,从工商、税务、金融、会计、钱币、收藏、国学、党的建设、历史文化等传统领域,发展到国防、香文化、广场舞、艺术创新、企业培训、阅读指导、心理咨询等新兴领域,社科类社会组织遍地开花。

  2. 创新工作方式,推进规范管理。实施进、退、建、撤的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并及时更新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台账;创新制定社科类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一览表,列出资料目录和办理流程,标出注意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5年来,积极把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社会组织吸纳进来,把不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社会组织调整出去,新引导成立市国学教育研究会、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市桃花源文化研究会、市艺术创新发展研究会、市太阳山太阳文化研究中心、市清风红色文化培训中心等极具红色文化、常德地域历史文化、人文社科特点的社会组织,撤销或注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市德商文化研究会、常德市手机摄影协会、市茶叶礼仪文化协会等“僵尸”社会组织,确保了所属社会组织的社会科学属性和生命力。变被动为主动,实行重大事项提前报告审批制度,制定公布办事流程公示图,严审活动内容,严控人员身份,严把现场言论,努力创建政治倾向正确、传递正能量的社科类社会组织。

  3. 革新引导机制,推进能力提升。为树立先进典型,激发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市社科联紧跟上级政策动态和形势走向,不断改进完善奖励引导机制。从2016年表彰全市社科工作先进单位,到2018年评选奖励市级先进社科类社会组织,再到2020年创新实施市级社科类社会组织能力培育提升计划,并积极向国家和省里推荐我市先进社科类社会组织,始终坚持自我革新和创新引导,旨在通过打造标杆示范型组织,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本领,实现整体共同发展。2016年以来,市档案学会、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市国学教育研究会、市香文化研究会、市国防教育学会等被评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黄爱英、钟玲、毛雅琴、孙一容等被评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个人。

  三、坚持以服务大局为落脚点,在“融”字上做好文章。围绕常德经济社会发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自身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大局中去。

  1. 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打破行业和学科界限,加强横向与纵向交流,注重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部门互动,扩大常德的学术影响力,提高常德的学术研究水平。近年来,社科类社会组织举办或参加了一系列影响力较大、服务性较强、学术性较高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孙开华评传》首发暨孙开华研究学术交流会和“九溪文化高峰论坛”,市名人研究会的纪念宋教仁为国捐躯105周年暨国家重大选题《宋教仁轶事》结题报告会,市太阳山太阳文化研究中心的太阳山申遗研讨会,市宋教仁研究会的《追怀宋教仁烈士》书稿研讨会,市善卷文化研究会的中华德文化价值及影响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市东圣易经研究院的易经文化学术交流会。

  2. 社科研究成果显著。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心,深耕行业特色,积极申报市社科联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社科界别“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常德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2016年以来,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市社会科学工作研究会、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市国学教育研究会、市正信物业管理研究所、市户外文化研究会等社科类社会组织申报的10个课题研究完成结题,内容涉及常德“抗战英雄城”品牌开发与经营、沅澧楚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开发、国学经典进课堂的实验与研究、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常德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强品牌孵化培育壮大常德产业经济等方面。市抗战文化研究会提出的“二战名城打造”方案被列入市文旅重点项目,市国学教育研究会的国学读本得到市教育局重点推介,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孙开华抗法保台的研究、市宋教仁研究会、市名人研究会对宋教仁的研究填补了我市甚至国内社科研究的空白。

  3. 公益活动踊跃主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2015至2017年,市社科联带动市户外文化研究会等所属社会组织对接帮扶石门县太平镇上马蹬村,捐赠3万元进行救助,出资30多万元帮助装修村部和开垦茶叶基地,购买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长期驻村开展帮扶;2018至2019年,市社科联联合市文化礼仪协会、市企业培训师协会、市国学教育研究会等社科类社会组织到扶贫点进行理论宣讲、心理辅导、社科普及等;2018年以来,市社科联通过“国防教育大讲堂”募集善款20万元,用于桃源县沙坪镇兰坪村和石门县第六中学的扶贫工作,发动社科类社会组织为石门县太平镇竹儿岭村的学生捐赠价值1.5万元的书籍等学习用品。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5家单位捐赠现金5万元、价值12.2万元的医疗物资,市知青艺术团为武汉慈善资金总会、市慈善总会捐赠现金3.9万元,市香文化研究会为市交投集团立行公司、市疾控中心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价值3万元的防疫香包,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市图书馆学会及时制作防疫漫画、动漫视频助力疫情防控宣传。

  四、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关键点,在“实”字上逐见成效。充分发挥党建带动作用,狠抓政治理论学习,推进社科类社会组织自身全面建设,增强自我运作能力,提升自营发展实效。

  1. 以党建促理论素养提升。根据市委两新工委要求,成立市社科联系统社会组织党委,指导所属社会组织成立功能型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每年组织全体社科类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进行党建工作培训,下发党建工作要点,开展党建督导调研、理论知识竞赛、理论宣讲等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做好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思想工作,促进其理想信念、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得到提升。将坚持党的领导写入社会组织章程总则部分,维护党的绝对领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以党建促自身运转发展。在社科类社会组织成立之初,市社科联根据其行业特征、活动范围、办会宗旨,有针对性地指导制定章程,帮助找准吸纳会员的选择范围,制定吸纳会员的办法方案,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增强凝聚力、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上下足功夫。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动建立健全办事流程、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档案建设、公益捐赠等管理制度,打造内部管理规范、财务管理严谨、档案管理科学的新时代社科类社会组织;指导社科类社会组织整合优势资源,建设一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人才、学术理论研究人才、建言献策智库人才、社科普及宣传人才,组织一批既能加强自我创收能力、又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社科研究和社科活动,切实提高自我运营水平,提升社会公益效应。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年检工作,对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进行全面体检,下发年检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促进其健康高效运转。

  3. 以党建促业务活动开展。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等主题,结合行业特色和优势,以党建活动带动业务活动,促进党建活动与业务活动深度融合。近5年来,社科类社会组织活动热情日益高涨,活动数量迅速增长,开展各种党建活动和业务活动300多场,仅2019年就开展了84场重大活动,掀起了活动高潮,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如市国学教育研究会开展的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内涵和管理机理讲座活动,市礼仪文化协会举办的“德礼学堂”礼仪传播公益课堂、教育扶贫捐赠活动,市企业培训师协会举办的职场心理学公益讲座,市范米粒阅读指导中心开展的“点亮蓝灯、牵手同行”关爱自闭症儿童大型公益活动,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开展的“热心+爱心”公益捐赠帮扶慰问活动,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开展的“关爱抗战老兵”活动,获得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历史催人奋进,未来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科类社会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开创常德市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的新局面。

新闻推荐
社科快讯
通知公告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