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弘:疫后农村产业稳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0-04-01 17:37:13编者按
在省社科联3月25日召开的湖南社科界“献策打赢疫情防控战、助力全省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当前湖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对策建议。本报今天摘要刊发他们的观点,以飨读者。

陈弘(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虽然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全球范围的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已经超越了传统经济衰退的模式,并且有很多不确定性。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就最坏的情形做最充分的准备,从复工复产着手,引导经营主体在预期稳定中走出不确定性的困境。具体到农村产业稳发展,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因地制宜制订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平稳调整。疫情对农村种植养殖业、农旅融合和农民工就业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市场需求。建议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出台政策,引导并稳定本地产业发展。一是引导农民积极适应国家对医疗卫生、应急物资、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进一步重视的变化,发现新的产业机遇;二是要及时出台特种养殖产业的退出或转型的扶持政策,吸取养猪问题上的简单关停的教训,帮助企业尽早决策,平稳转退,减少损失;三是要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及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四是要尽快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降低看天吃饭和人为因素带来的产业风险。
二、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解决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由于今年农村春耕生产受疫情影响普遍推迟,农业企业复工后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凸显。解决农业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可从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入手:一是推动农村劳动力专业化组织化。以村或镇为单位成立农村熟练劳动力劳务服务组织,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劳动力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提高组织化程度。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供需对接。在县域范围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对接平台,由政府推动劳动力供需精准对接,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劳动力闲置。三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支持小型农机应用与开发。
三、强化消费扶贫产业链协作,扶持小农户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农产品促销力度。疫情发生后农产品滞销问题较为突出。要解决农产品市场销售问题,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关键。建议各地把消费扶贫的落脚点放在带动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上。一是强化消费扶贫产业链协作。鼓励销售型企业参与农业企业产品研发和包装设计等环节,帮助农业企业提升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在消费扶贫的实践中培养人才,为他们参与正常的市场竞争打下基础;二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扶持力度。改变当前扶贫资金重种植、重加工,轻市场、轻品牌的现状,大力扶持农业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提升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的竞争力。三是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鼓励电商人才在农村创业。
四、进一步引导和扶持人才向三农集聚。疫情的发生使得农业企业在日常运营、市场营销等方面面临更复杂的环境和压力,当前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和瓶颈已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人才。一是要完善人才导向机制,变“人才跟着项目走”为“项目跟着人才走”。二是借鉴城市人才引进方法,实施乡村人才引进计划,适当降低返乡创业人才支持门槛,加大对小农户、小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要健全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对经过培训的新型农场主和职业农民要进行跟踪服务,不能仅仅“培训”了之,要给予持续支持。
(来源:湖南日报,2020年3月27日)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