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林
时间:2016-07-16 08:00:00专家简介
专家简介 刘沛林,男,1963年出生,湖南汉寿人。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博士学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教学名师。兼任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旅游、经济及人居环境研究。现为衡阳师范学院院长、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一、二等成果奖10余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制度的提出者、“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研究的发起者、“诗意的栖居”人居环境理念的首倡者、大学环境教育的热心推动者。
学术贡献
湖南省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首届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教授/男/湖南汉寿人/1963年1月出生
人生格言/尽心做事,尽善做人!
人生爱好/休闲、思考、写作。
学术贡献
多年来致力于古镇名村遗产保护、人居环境、旅游规划、生态经济及环境教育研究,注意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公认的学术成就。他率先提出建立“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制度和建立“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路和构想,均得到国家层面的采纳。他开展的古村镇“景观基因图谱”研究,创新了区域文化景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他提出的建设“新田园城市”的理论构想以及将“诗意的栖居”的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建设的思想,在海内外引起重大反响。
代表作品
《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4期全文转载。《从长江水灾看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地理学报》2010年第12期;《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店1995;《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7;《古镇名村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
- 聚焦新时代文化使命 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总决赛圆满收官
- 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14强,我们来啦!
- 院士专家望城行:科技赋能 激发创新驱动新动能
- 【社科动态】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暨专题党课
- @广大社科工作者,请您为湖南“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您的金点子很重要!
- 喜报!省社科联作品荣获全省精品微党课一等奖
- 省社科联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
- 湖南省社科联九届二次常委会会议召开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展在湖南图书馆开幕
- 非遗少年学 传承正当时
- 洪江市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周启幕 高庙文化焕发新活力
- 2025年株洲市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周启动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动周启动
- 娄底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座谈会召开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