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柳:对接“大长沙” 念好“三字经”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李劲柳 时间:2016-01-29 11:26:21新化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风景优美,钟灵毓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沪昆高铁、娄怀高速、长韶娄高速的全线贯通,我县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增强。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湖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着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号召,确立了“文化塑县”、“旅游立县”发展战略,提出了将新化建设成为全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和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工作目标,坚持地域特色与文化禀赋相结合,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务实做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文章,让新化旅游从深闺走向前台,展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2013年我县成功跻身湖南省首批文化旅游县域经济重点县。2014年,我县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紫鹊界梯田跻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新化山歌、梅山武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湾湿地获评国家湿地公园,水车镇正龙村获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
为更好地对接“大长沙”,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我们要认真念好“三字经”。
一、要巧借资源,念好“挖”字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县委、政府要将挖掘、整理、研究梅山文化作为旅游“塑魂健体”的基础工程狠抓落实。近年来,我县梅山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我们整理出版了《新化民间故事》、《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新化民俗风情》等新化文化旅游系列丛书8套和陈天华、罗盛教等十多位新化名人的研究专集,成功举办了中国第四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全国掀起了梅山文化研究热潮。此外,我们还将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梅山文化遗产日”,加大投入做好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和民俗文物的搜集、整理工作,共征集各类传统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民俗用品等民俗实物5000余件,将梅山人的生活场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现代人面前。
在挖掘整理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景区建设的文化元素,要着力在大熊山景区展示远古部落文化,在紫鹊界景区展示中古农耕文化,在上梅古城展示近古城邑文化。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既能为旅游发展赋予新的活力,也能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拓展新路。
二、要巧搭平台,念好“推”字经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几年,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宣传部门领衔的文化旅游宣传策划领导小组,精心策划,全力推介。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媒体搭平台,将主流媒体的冲击力、新型媒体的拓展力、境外媒体的扩散力有机结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报道。如中央电视台4次以专题片的形式推介新化旅游,其中中央10套“味道”栏目在春节期间以50分钟的专题向全国人民展示新化的饮食文化,《湖南日报》在头版连续刊发10篇新化文化旅游专题文章;力邀美洲、澳洲和亚洲等13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新化集中采访,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广泛关注;在长沙地铁线、长娄怀高速公路沿线投放广告,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和湖南红网等知名网络媒体开设开辟专栏、专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化旅游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我们要大打节会牌,主动走出去推介新化旅游。仅2014年,我们就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沪昆高铁旅游产品推介会等10余次文化旅游节会,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举办了大梅山文化旅游艺术节、首届杨梅节、“七夕相约紫鹊”、“名车名模走名景”等本土节会活动,形成了一波强过一波的宣传浪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来新化体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新化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加强。
三、要巧兴产业,念好“导”字经
近几年,新化的老百姓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观念新了,参与创业的干劲更足了。对此,县委政府要主动因应老百姓创业发展愿望,积极引导,掀起“全民兴旅”热潮。要安排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和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梅山山歌、武术、竹编、茶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融入旅游市场;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民间资本广泛投入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创意园区;要积极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挖掘旅游点,兴建农家乐;要深入推进“创卫、创文、创绿”三大举措,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大力开展“绿化新化”四年行动,真正形成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的生态环境。
目前,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新化旅游已经步入“黄金期”。去年全县接待游客558.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2亿元,占全县GDP的17.8%,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曙光初显;一些偏远山村成了知名景点,贫困农民成了旅游从业者,弃之不用的“土坷垃”也变成致富的“金疙瘩”。 今后,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继续深入推进“文化塑县”、“旅游立县”战略,继续抓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这篇文章做大做强,让新化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全面建成小康湖南做出新的贡献。
(娄底市“对接大长沙•推进新发展——我为转型发展献计策”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
(作者系新化县委常委 宣传部长)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