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光:全面对接大长沙 纵深推进“一转三化”战略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何志光 时间:2016-01-29 11:39:27“对接大长沙、推进大发展”,是娄底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冷水江而言,要坚决贯彻落实娄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对接大长沙,努力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
一、把全面对接大长沙作为纵深推进“一转三化”战略新的主攻方向
“一转三化”战略是2009年我市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即“深化转型工程,推进产业规模化、城市生态化、城乡一体化”。在“一转三化”战略的指引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战略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将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予以推进。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市纵深推进“一转三化”战略,需要寻找新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娄底市委、市政府作出全面对接大长沙的战略部署后,我市积极响应,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全面对接大长沙、纵深推进一转三化战略”作为推进今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我们要在全面对接大长沙的进程中,更好更快地推进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和民生改善,为我市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牢牢把握全面对接大长沙、纵深推进“一转三化”战略的关键环节
全面对接大长沙,基础对接是前提。基础设施对接的关联紧密度,决定了我市全面对接大长沙的深度和广度。随着沪昆高铁、长韶娄高速、娄新高速的通车运营,为我市加快融入“长沙1小时经济圈”创造了良好条件。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交通建设,重点抓好三个项目:一是抓好娄新高速金竹山互通建设,确保2016年建成通车;二是抓好新城大桥建设,确保2017年建成通车;三是扎实做好沪昆高铁邵阳北站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求早日开工建设。这三个项目,将推进我市交通条件实现根本性大改善,开启我市对接融入大长沙的新时代。此外,要统筹抓好水、电、气、通讯、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全方位拉近与大长沙的时空距离。
全面对接大长沙,产业对接是核心。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现有产业扩张和产业链条延伸,在与大长沙的错位、补位发展中推动经济转型,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对接:一是抓好优势产业对接。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和工业优势,抓好钢铁、有色、煤电、煤化、建材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对接。比如,钢铁、水泥产业可以对接长沙的路、桥及房地产建设;二是抓好配套产业对接。比如,我市正大力发展的不锈钢产业,可以对接长沙的汽车、地铁产业。目前,长沙已成为继广州、长春、上海、京津、武汉之后的“中国汽车产业第六极”,长沙地铁2号线已经开通,在建和拟建的还有数10条线路。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找准切入点,将冷水江打造成大长沙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三是抓好园区对接。长沙经开区在汨罗设“飞地工业园”,打造新的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基地和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基地。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积极承接大长沙向外转移、扩散、溢出的产业和项目,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四是抓好现代服务业对接。把城东生态城作为我市发展第三产业的主阵地,对接大长沙,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好品牌、新项目进驻城东生态城,重点引进商贸物流、饮食文化、金融机构等项目,不断促旺新区人气,推动新区发展。
全面对接大长沙,生态对接是关键。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部署,通过近年来的实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长沙入选“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株洲由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转变为生态宜居城市,湘潭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行列,由此带来了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显著增强。我市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日趋枯竭,环境历史欠账多,环境治理任重道远。我们全面对接大长沙,必须把生态对接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两型”引领,紧紧抓住锡矿山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得到省级层面支持的机遇,按照“多还老账,不欠新账”的原则,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打造优美宜居环境。
全面对接大长沙,旅游对接是纽带。娄底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曾国藩故居、湄江、波月洞、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等精品景区,随着长韶娄高速的开通,长沙、湘潭、娄底三市的旅游得以联盟,前段我们开展了“百里长韶娄,醉美湘中游”活动,致力于打造全省首条黄金旅游中线。冷水江因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等影响,自然、人文景观稍显逊色,必须另辟蹊径,在旅游创新方面多思考、多探索,打造具有冷水江特色的旅游品牌。比如,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随着工业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对这些改变自己生活的工业产物充满了好奇,搞工业旅游应该是有广阔前景的。我们可以依托“世界锑都”的金字招牌,积极创建 “锡矿山国家矿山公园”、“锡矿山—波月洞国家地质公园”和“锡矿山全国工业旅游景区”;我们可以依托冷钢的钢铁产业,搞个旅游项目,让大家知道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把工业旅游纳入娄底的旅游线路图中,对接大长沙的精品旅游和黄金线路,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全面对接大长沙,文化对接是基础。长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的古城,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长沙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媒体传媒、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娱乐文化、文博会展、卡通动画等文化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长沙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4年,长沙市文化产业总产值为1818亿元,增加值为68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8.8%。我们要切实加强与长沙的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引进长沙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进驻我市,努力将我市梅山文化、谢冰莹故居、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推广出去,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全面对接大长沙,人才对接是支撑。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大长沙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有强大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我们要切实加强与大长沙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人才对接合作。一是积极引进一批能够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型、高层次人才;二是认真学习大长沙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提高我市现有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吸引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来我市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三、切实强化全面对接大长沙、纵深推进“一转三化”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是要解放思想。我们与大长沙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但最根本的是思想的差距、观念的差距。全面对接大长沙,首要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克服不敢对接、不想对接、不善对接的心态和思想,认真学习他们敢闯、敢试、敢干的先进理念,消除小农意识、封闭意识、狭隘意识等观念障碍,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大局大气的视野、敢为人先的魄力,主动对接,全面对接,使思想和行动紧跟大长沙发展步伐。
二是要转变作风。长沙之所以发展快、成效好,关键是作风好。虽然我市党员干部队伍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与长沙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要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长沙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的作风、以科学高效服务抓推进的态度,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工作、促发展上来,以“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的责任感,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在转型发展上迈大步、求突破、上台阶。
三是要创新机制。大长沙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成熟的机制体制和好的经验做法。我们要大力加强机制体制方面的对接,紧跟大长沙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学习他们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政府投融资、开放型经济、综合行政执法等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努力突破体制制约、机制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是要营造氛围。要将市委、市政府全面对接大长沙的决策部署层层传达到各部门单位、乡镇办、村(居、社区)、企业,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广泛进行宣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全市上下支持、参与“对接大长沙、推进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娄底市“对接大长沙•推进新发展——我为转型发展献计策”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
(作者系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市长)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