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科院张萍:让长株潭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崛起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 作者:张萍 时间:2016-01-27 15:59:33长沙、株洲、湘潭,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中日益紧密相携,铸就了一个以“创新”为灵魂、“担当”为本色、享誉中外的“金三角”。
长株潭已然成为湖南发展的“经济引擎”、“核心增长极”,长株潭还将引领湖南谱写新的辉煌与传奇。
在新常态下、世界经济格局中,如何推进长株潭进一步提质、转型、升级发展?应本报邀约,著名经济学家张萍、刘茂松撰写了精彩务实的对策建言——
张萍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期。“十三五”时期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长株潭作为两型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经济转型升级和迈向中高端水平上应走在全国前列,并以此实现新崛起。
1
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智能转型绿色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目前,不论自主创新,还是“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以及整个湖南都居于全国前列,但对比“中国制造2025”、智能转型目标来说,还相距甚远。需要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以湘江新区为引领,加快培育中西部新的增长极,带动全省向智能转型、绿色发展转变升级。
因此,建议把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作为智能转型先行区来建设,将两者结合起来。智能是产业向高端演进的引擎,谁抢占了智能制高点,谁就能占领产业链上游的主导地位,就能加快自主创新、形成智能新优势。建议把工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成套装备三大装备制造优势产业作为智能转型的重点;将长株潭三个高新区、三个经开区作为智能转型的先行园区来建设,扩大物联网、互联服务网与制造业融合应用试点,加快嵌入式软件创新与应用,带动全省制造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要求。
2
对应“工业4.0”发展方向,抢占战略制高点
在过去20年中,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将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因此增加值中工业部分占比大幅度下降。
但德国变化不大,工业占比始终保持25%以上,并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工业的智能化水平。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了将“工业4.0”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战略,其要义就是将物联网与服务网融合应用以推进“生产智能化”。这是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据德国工程院分析,实现“工业4.0”升级,生产效率可提升50%,能源消耗可降低50%。
“中国制造2025”,正是针对全球制造业发展新动向,谋求与主要制造强国基本同步。2014年12月签订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强调: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德产业合作的新方向。
长株潭作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也应对应“工业4.0”发展方向,搭建“工业4.0”合作平台。已与湖南建立合作关系的德国黑森州,有处于“工业4.0”引领地位的西门子、快速向“工业4.0”发展的大众制造和众多智能型中小企业,以及多所应用技术大学、多个研究机构。建议将湖南与黑森州的合作关系提升为共塑创新的伙伴关系,在长株潭适宜地区建设一个中德合作产业园区,成立由中德双方企业、科研机构参加的智能科技联盟,在智能研发、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标准等方面开展合作,政府要做好“搭桥”“ 搭台”、服务和政策支持工作。要努力构建智能产业新高地,使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智能转型先行区、示范区和创新驱动增长极。
加快智能转型,根本在人才。要尽快完善多层次多类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培养更多专业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二是培养更多跨行业复合型人才。智能转型的过程,就是实体的物理系统与虚拟的网络系统融合发展不断走向纵深的过程,需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产业领军人才、企业领导人才、工程师人才等;三是由于产业周期缩短、知识更新加快,必须发展继续教育。
3
全面推进一体化要迈出大步子
长株潭一体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了全面推进一体化的时候了。
不改变行政区划条件下的全面一体化,大体上包括三方面:生活、生产、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基础性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规划布局、建设、接轨;经济要素市场化的一体化。经济、生产要素在三市之间应做到“零”障碍流动,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要实现上述各方面由非一体化到一体化的转变,需要破旧立新、改革体制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建设大都市区的模式以及长株潭30多年来推进一体化的历史经验,可考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要有一个超行政区划的权威性政府协调机构。长株潭能够在全国“两型社会”建设中走在前列、发挥出示范和引领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设立了一个超行政区划,统一顶层设计、协调实施推进的两型试验区工委和管委会。建议扩大其职能,增加统一规划、协调推进全面一体化的职能。
第二,建立长株潭各市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一体化机制。要一个一个部门、一个一个领域协同破旧立新,推倒行政体制的隔离墙,建立接轨、一体化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把全面推进一体化落到实处,从整体上提高长株潭的聚合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实现新崛起。
(作者系“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首倡者,研究员。曾任省社科院副院长,现任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名誉会长)
■链接
始自“六五”的
长株潭一体化
1982年12月,张萍在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以提案形式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综合改革建议,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983年9月,国家体改委将这一建议列为国家“六五”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重大项目之一。
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召开常委会,决定采纳张萍建议,成立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启动了中国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
1987年末,由于社会认识不一致,一体化停顿下来。直到1997年重新启动。
1998年,湖南省开始编制和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
2007年12月,长株潭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市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3年12月,长株潭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定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中西部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2008年到2015年,长株潭两型试验区走过了打基础、做顶层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以及向纵深推进、凸现成效的第二个阶段。自2016年起,将步入“三个率先”新阶段——201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长株潭到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率先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建设目标。
来源:《湖南日报 》2016年1月23日
作者:张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