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题调研组 时间:2015-11-20 23:11:14内容提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湖南推进“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实现“两个加快”的强大正能量。应根据湖南特色优势,设计独具时代特征、湖南特色的载体平台,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夯实“三德工程”,做好“四大名片”,实施五大举措,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湖南推进“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实现“两个加快”的强大正能量。应根据湖南特色优势,设计独具时代特征、湖南特色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成为全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循、自发行动,共同谱写“中国梦”的湖南华美篇章。
一、湖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绩
湖湘从来重精神。省委一直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高度重视,目标明确,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共同追求。徐守盛书记主政湖南以来,多次倡导学雷锋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把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抓细抓常抓出成效。同时,坚持“四化两型”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具体部署了32个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要让“湖南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更高,活得更有尊严”。二是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扎实成效。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一方面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宣传教育全过程,下大力气普及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另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推出20项具体举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上下齐心,氛围浓郁,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广泛深入。如大力弘扬民间艺术,“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群众文化由群众做主”等主题文化活动掀起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热潮;《忠诚卫士》系列报道为社会树立了一系列先进榜样等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三湘大地营造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郁氛围。
当然,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精神化信念化不够。社会道德失范与理想信念缺失依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如重视物欲满足、忽视精神追求成为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普遍心态;攀官比富、奢侈浪费现象,“啃老”、“傍富”等寄生现象亦比比皆是。二是大众化实效性不强。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宣传文化阵地有杂音,教育渠道不通畅,榜样示范效应不显著,缺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细处、小处的有效联动机制。三是特色化影响力不足。在深入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方面,力度不够大,在全国的示范性、影响力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湖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内容
湖南独具的近现代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湘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湖南人有潜力、有能力、有条件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湖南特色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式和品牌。
独具湖南特色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应贯穿一条主线: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为主线。突出两个重点:以诚信友善、尊德守礼为重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文明的社会环境。夯实“三德工程”: 将习近平总书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指示与湖南独特优势有机结合,推进具有湖南特色的“三德工程”建设,即:明大德,红色文化引领公民个人梦与中国梦齐飞;守公德,湖湘文化引领公民克己奉公服务社会;严私德,雷锋精神引领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好“四张名片”:“ 即“湖南精神、湖南活力、湖南魅力、湖南好人”四大名片。“湖南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湖南的生动彰显,是湖南人的强省之魂;“湖南活力”是“湖南精神”的现实表现与发展源泉;“湖南魅力”是实践“湖南精神”,激发“湖南活力”的目标旨归;“湖南好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榜样,是体现、成就“湖南精神、湖南活力、湖南魅力”的生动典型。
三、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措施
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与“个性”出发,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传播、结合、融入为途径,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湖南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为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谱写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湖南篇章”。
(一)安装“空气净化器”,构建社会诚信大环境。一是党委政府立德立威。政府率先垂范,干部争做楷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机关作风建设之中,党政机构权限设置应与维护和增进人民利益目标相一致,与人民对党委政府的正当要求和信任、期待相一致。二是社会环境公平公正。深入推进“法治湖南”建设,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环境;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促使诚信建设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紧密联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诚信档案和信用监察平台,完善诚信约束与失信惩戒机制;依法依规奖励善举、惩治劣行,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和正义道德回馈机制;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使分散在工商、税务、房管、海关、劳动人事、公用事业、公安、法院、银行等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数据资料,互联互通、整合共享,构建“一处失信,处处难行”的个人信用数据库,营造公平正义诚信法治的社会大环境。三是人际关系诚信和睦。以社会诚信体系为约束,以强化个体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爱心为重点,以社会、家庭、学校为基本阵地,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并将诚信教育与其他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培育人际之间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乐于协作的道德意识,发展信用文化。
(二)配备“快车发动机”,健全创新驱动新机制。一是推进理论研究模式创新。高度重视优秀湖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省社科基金和省社科联研究项目对全省理论工作者的激励导向作用,以全省社科研究机构为主体力量,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立项和研究,深入探索在各行各业和社会各阶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经验和有效方式,使理论研究落到实处。二是推进行为内化机制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接地气、顺民意,与当地历史文化、社情民情相结合,突出立体化灌输、情感化认同、具体化运用,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生活、入头脑、见行动。例如,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日常文化娱乐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其渗透到公民心中;又如设立公民“道德银行”,记录和褒奖社会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鼓励公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言行中,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推进保障机制创新。健全和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考核监督机制、激励奖惩机制,使各级干部肩上有任务、心中有压力,自觉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装配“功放滤波器”,抢占宣传文化主阵地。一是建好主力军。高度重视以社会科学工作者、文学工作者、影视工作者及网络从业人员为主体的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担当,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同时,要建立健全宣传、文艺、影视队伍人员的从业资格、职业规则与培训、问责、淘汰制度,坚决清除宣传扩散负能量、制造噪音杂音的从业人员。二是掌握主导权。宣传文化管理部门要强化文化市场监管,严格管理影视、网络、报刊等传统文化宣传媒体及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严把影视、文艺作品等的出口和进口关,严把新闻消息发布关,理直气壮地坚决杜绝负能量扩散。三是弘扬正能量。坚持“三贴近”原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使群众在利益、情感和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要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主动宣传优秀人物及其先进典型事迹,积极创作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化诗意化生活化的优秀作品,示范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引领形成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要加大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通过各类媒体曝光各类失信、欺诈行为,使失信者如过街老鼠,身败名裂、寸步难行。
(四)建造“德育播种机”,抓住养成教育主渠道。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隐性与显性有机结合的方式,融入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体系之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精心设计其教育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其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通过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滋养。例如,在儿童中普及传唱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童谣;在中学生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在大学构建思政课系统化教育—辅导员日常化教育—党团专题化教育—社团个性化教育—社会实践生活化教育“五位一体”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机制等。二是以家庭教育为支撑。由各级政府主导,分区建立家长培训学校,征集高水平的志愿者或聘请优秀教师,对区域内的学生家长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提高其家庭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三是以社会教育为补充。建立健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任务的社区(村)文化中心,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文化学习、宣传教育和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方面的独特优势,组织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在潜移默化中受感染、受教育。优化整合并免费开放各类文化教育场所,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革命烈士纪念地、爱国主义基地等,充分发挥其教育、示范和引导功能。
(五)强化“榜样辐射器”,树立崇德向善好风气。一是弘扬道德榜样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以雷锋为代表的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开展“雷锋伴我行”、“寻找雷锋”特色主题活动,长期坚持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使“雷锋家乡学雷锋”成为湖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品牌和独特优势。二是建立和完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体系。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和“湖南好人”评选表彰活动,适时推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为其树碑立传,关心、保障其工作和生活,建设“善有善报”的社会保障机制,培育扶正祛邪、崇德向善、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的社会风气。三是广泛开展公益活动。构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乡镇—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服务机构”“四位一体”的志愿者组织与志愿服务模式,以关爱他人、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主题,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互帮互助的友善风气。利用新媒体、网络构建数字化志愿服务管理平台,用电子账户记录开展“爱心面对面捐赠”、“希望工程”、“送温暖”、“春蕾计划”等公益服务行动的志愿者并对其进行等级评定和褒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
(课题主持人:彭小奇、周小李,主要研究人员:贺汉魂、贺代贵、李茂平、黄海)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