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社科网>社科快讯>正文

探索创新注重实效,在服务社会发展中优化社科普及新平台

 作者:湘潭市社科联 时间:2015-08-03 22:20:23 
探索创新注重实效,在服务社会发展中优化社科普及新平台

社科普及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人文社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几年, 我们在省社科联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湘潭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开展社科普及工作,注重创新,务求实效,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四个”科普平台建设情况

1.创建“人文社科大学堂”。大学堂是去年以来我们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的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大型公益性社科普及平台。一是在宣讲师资队伍上,依托高校,注重资源整合。去年底,我们广泛发动组建了由高校、本土研究专家和机关负责人为主体的宣讲团,共纳入75位宣讲专家。同时,建立了内容丰富的选题库,涵盖政治哲学、法治行政、经济管理、文化艺术、教育心理、现代生活等6个系列的主题,共计195个选题。今年初,我们制定了开展大学堂百场巡讲方案。4月15日,湘潭大学教授杨小军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首场专题讲座。目前,大学堂已举办13场,申报30多场。二是在宣讲形式上,发挥基地作用,注重部门合作。一是注重基地作用。近几年,我们申报了湘潭市图书馆、齐白石纪念馆、市传统文化研究会3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他们定期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已经成为公众交流的重要平台。二是注重部门合作。我们与市总工会、市直机关工委、市农民素质办等部门联合举办讲坛,实现普及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有些部门将我们的讲坛与他们的内部课堂科学整合,将资源利用更为扩大化,有利于科普工作的推广。如湘潭综合保税区以每月一场的频率将“讲坛”纳入单位的学习课程中。三是在讲堂管理上,讲求精细,注重宣传与激励。每一场讲座,我们做到精心组织安排。与承办单位密切协作,落实好时间、场地布置、听众组织等工作;做好联系相关专家沟通、联络,告知讲学任务和听众群体,协助其有针对性地备好课,做好相关服务。在讲座结束后,发放“讲座效果评价表”,收集各类信息,了解工作效果。同时,为更好地提升大讲堂建设水平,我们注重宣传与激励。每场讲座补助1000元讲课费;选取有关讲座安排录制,每年开展精品课堂的评选,并在湘潭人文社科网等市内媒体发布精品课程消息,通过网络和电视媒体宣传;全年安排10场及以上讲座的举办单位可申报“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对于讲座活动组织成效突出的基地予以奖励,以规范化、持续化的作为推进大讲堂建设不断深化发展。

2.开办“百姓微宣讲”。“微宣讲”是以宣传改革新政为主要内容,以百姓聚居点为主阵地,以“小、精、特”和“短、平、快”为特点,采取专题讲座、政策解答、知识抢答、现场咨询、座谈讨论、资料宣传、快板表演、戏曲传唱等形式开展宣讲活动。理论宣讲接地气。根据基层群众的不同需求,我们联合市农办、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经信委、市文体广新局、市法院等10多个单位,组织宣讲小分队,走进了企业、机关、社区、学校、乡村。 如我们联合市法院来到岳塘区吉安路社区, 组织了主题演讲、方言相声、有奖问答、法律释疑等节目,通过短小精悍的演讲、生动幽默的相声、积极活跃的有奖问答,为广大社区群众以浅显易懂接地气的方式向他们普及了四中全会精神、最新修改的法律法规和关乎切身利益的法律常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社区群众们积极参与,并表示像这样不冗长而又喜闻乐见的微宣讲活动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又如在湘潭县石鼓镇大坪台村“四中全会进基层”百姓微宣讲活动中,宣讲员们紧紧围绕“依法治国”这一主题,深入解读了“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他们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选择了群众身边的事例,用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的语言与群众互动交流,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又有广征博引的案例分析,让群众明白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依法治国也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宣讲主题突出,论述清楚,案例典型,语言朴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百姓微宣讲”这种内容不求全、听众不求多、时间不求长的特点,深受基层群众欢迎,也得到省委宣传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介。截止到目前,由市社科联牵头的“百姓微宣讲”已举办了15场。

3.举办“湘潭文化讲坛”。讲坛是以市图书馆三楼多功能报告厅为基地定点开讲,每月一讲。讲座面向广大市民,内容注重突出本土文化特色,以身边事为切口,深入内部,探析文化根源,在给听众带来知识共鸣的同时,带来文化共鸣,促成独具湘潭特色的城市文化的发展。如《湖湘文化纵横谈》是湘潭大学副校级督导员、湖南省红色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建平教授全面解读湖湘文化。在讲座中,刘教授以轻松幽默、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方式,详细地阐述了湖湘文化的历史文脉、源流、特点、弘扬的精神以及对教育的影响。本场文化讲座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植于湖湘大地,融入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活跃的时代感,传承了湖湘文化的思想精髓,弘扬了湖湘文化敢于创新、经世致用的精神,极富感染力。又如李季琨专家的《齐白石与近代湖湘文人艺术家》讲座,用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家山学艺、出门游历、定居京华三个部分讲述了齐白石人生各阶段与其师友的艺术交往;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齐白石一生辉煌的艺术历程,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齐白石,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齐白石与湖湘文化、湖湘艺术传统、湖湘文人艺术家群体之间的密切关系。“讲坛”截止到目前已开讲至第八讲,从湘学到湖南人精神、从齐白石到湖湘女杰、从容易被湘潭人忽视的湘潭俚语、湘潭的桥到具有代表性的湖湘文化,场场生动活泼,耐人寻味。湘潭文化讲坛自去年推出后,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认为文化讲坛为了解湘潭历史文化进程,探索莲城文化发展足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4.引进“湖湘大学堂”。为丰富社科普及平台建设,一是引进“湖湘大学堂”品牌栏目走向基层,为基层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去年,我们邀请了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周发源在市委机关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生》讲座,讲座中,周发源书记用形象的比喻道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他还结合一些有趣的故事,国内外的事例将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怎样用核心价值观滋养人生娓娓道来。二是邀请名家讲学。我们邀请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金牌分析师吴煊来湘机和湘钢举办企业资本运营和理财讲座,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与走向进行了专业独到的分析,并与与会人员开展互动讨论,授课氛围活跃生动,为湘潭市国企的转型发展发挥很好的启示作用。今年5月我们与市妇联合作邀请了著名教育学者曲刚在市岳塘区会议中心作家庭教育公益讲座,500多名听众参加,现场反响热烈,社会评价颇高。

二、科普工作经验及体会

1.汇聚各方力量,争取多方支持,发挥“联”的独特优势,是社科普及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作为社科界的联合组织,最大的优势在于“联”,上下联动,左右联合,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充满活力。在潭高校众多,具有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荟萃、综合研究实力强劲的优势,更具有热心参与社会事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市社科联拥有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双重属性,既有人才的优势,又有集聚人才的组织优势。实现社科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功能整合,社科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2.强化普及经费保障,是社科普及工作前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湘潭市社科普及经费保障机制建设, 2003年开始起步。2004年,根据湘发[2004]23号文件精神,按人均0.1元设立了社科普及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走在全省前列。去年我市科普经费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至人均0.3元,列入常年预算专项支出84万,由市财政统筹解决到位,为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社科普及基地每年根据项目给予一定的专项资助,等等。

3.立足创新平台建设,注重拓展社科普及渠道,是扩大社科普及覆盖面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树立“大社科宣传普及”的理念,创新科普思路,拓展科普渠道,不断提升社科普及质量,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人文普及平台“人文社科大学堂”百场巡讲活动,注重整合社科普及资源,通过组织协调高校和知名专家及有关部门,努力提高社科普及面及普及水平与质量;理论政策宣讲平台“百姓微宣讲”,注重把冗长枯燥的理论语言通俗化、形式多样化,贴近了百姓的需求;探索莲城文化发展足迹平台“湘潭文化讲座”,注重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湖湘大学堂”注重邀请名家、引进高规格、高层次的讲座,等等。我们打造的多个社科普及平台,有效地扩大了社科普及的覆盖面,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群体的知识需求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