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峰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颜峰 时间:2014-09-11 08:00:00一.信仰及其特征
(一)信仰的含义
1、信仰体现人生价值的落实
其根本意义是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意义:把握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宽度与厚度。
2、信仰是信仰者对未来理想追求。
信仰有无决定一个人发展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发展。
3.信仰是人性的深刻反映
真正的信仰是与崇高和神圣连在一起的,是对于崇高和神圣价值的信念。
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美国诗人惠特曼
(二)信仰的类型
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
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建立在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理论主张或思想观点的坚定不移、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这两种信仰虽然性质不同,但都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信仰为核心,围绕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系统。信仰并不都是科学的,但不科学的信仰往往显得更虔诚。
(三)信仰的特征
1、信仰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和行动指南
2、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3、信仰具有超越性
4、信仰高度依赖理论
二、信仰的功能
(一)信仰是民族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
1、社会控制功能:
2、社会整合政治凝聚功能:
3、功能:
1、社会控制功能
一切处于统治地位的信仰都具有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信仰通过论证世界的现状、现存的社会制度是天命、神意的体现来将其神圣化,使其变为群众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可以调和阶级矛盾。
——拿破仑说:“我从宗教看到的不是化身的奥秘,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奥秘。”又说:“一个社会没有财富的不平等就不能存在,而财富的不平等如果没有一个权威来对他说:‘这是上帝的意志,世界必须有穷人有富人,但是死后在永恒的世界里将有另外一种分配。’那么穷人是无法接受差别的。”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歌德晚年对信仰有过精辟的论述:“世界历史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所有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硕果累累的,不管这信仰采取什么形式;另一方面,所有不信仰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都只得到一点微弱的成就,即使它也暂时地夸耀一种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也会飞快地逝去”。
中国假货到处泛滥成灾,连食品、药品也敢造假,大米是有毒的,奶粉是大头的,牛奶是三聚氰胺的,鸭蛋是苏丹红的,猪肉是注水和瘦肉精的,油是地沟的,药品不治病,还起副作用。广告宣传是假的。
公地悲剧
2、社会整合与政治凝聚功能
信仰具有使社会的个人、群体或使各种社会势力、集团凝聚为一个统一整体的作用,并且能使这种整体内部团结、步调一致。
信仰的整合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当信仰共同体与民族或国家共同体相一致的条件下,宗教的整合功能就会起到促进民族或国家内部团结一致的作用;相反,当信仰共同体与民族或国家共同体不一致时,信仰的整合功能则会破坏民族和国家的内部团结。
前苏联:2000万党员的苏共,一夜之间垮台。自杀率居高不下。1990年自杀人数达2.64万人,1998年为3.54万人,2001年达到3.97万人。
罗马尼亚:罗马尼亚6个公民中有1个党员,齐奥赛斯库逃跑的时候,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八旗军:凭借10万八旗军,马踏中原,征服偌大的中原。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北京,八国联军进北京,便清军望风十里,一触即溃。——家天下,士兵效忠的是军饷,而不是国家利益。
国民党:北伐时期,依靠“三民主义”信仰,所向披靡;解放战争,一触即溃,济南战役,国民党守军10多万,几乎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国民党军阀信仰缺失蜕变为四大家族的家丁。
3、国家旗帜功能
东盟论坛上的尴尬:
对“中国威胁”与“经济侵略”的反思
核心价值观影响制度设计和权力运行,进而影响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如果想要告诉世界自己的出牌套路,就要把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告知世界。要构建和谐世界没有核心价值观是不行的。
兰德公司的预言
(二)信仰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1、世界观功能
信仰首先是人们的一种世界观,是观察、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原则。
对于诸如人的本质、世界的本质、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等重要的认识问题,信仰为解决它们提供了系统的原则。
其中神灵创世论、灵魂不灭论、因果报应论等宗教观念则是人们认识活动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宗教世界观体现在信徒的全部行为和观念中,体现在宗教组织的结构和作用中。
拿破仑曾经说过:“基督存在的本质是奥秘的,我并不明白。但我明白一件事,他能满足人心。拒绝他,世界就成了一个费解的谜;相信他,人类的历史就可以找到圆满的答案。”
荆学民指出:“世界观的形成和获得虽然可以是科学地认识世界的结晶,也可以以一定的知识观念或理论体系表达或陈述出来,但它却必须依赖信仰所提供的‘超越性’而获得自己完整的规定性,并且要以‘信仰’的形式存在于主体的精神世界之中。凡世界观在思维方式中的作用,一般意义上均可理解为信仰的作用。
苏格拉底和谭嗣同的故事
2、行为规范功能
例如宗教信仰能够通过神的权威和礼仪、教义等约束、规范教徒的行为,使之符合宗教的道德要求。它还具有指导教徒通过思想和身体的修炼来进行自我约束的特殊作用。
信仰可以补偿法律和道德伦理的作用。
认识自己,连接世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批判与爱是不可或缺的人性,但若没有信仰,缺少价值尺度,批判就成了骂街,爱就是花痴。
信仰缺失的后果是文明程度的下降,对崇高的诉求为零、对尊严的诉求为零、对体面的诉求为零。
3、心理调适功能。
亚布洛柯夫:“在宗教里,一切矛盾被臆想地消除:现实压迫被‘精神自由’克服,社会的不平等在罪恶和痛苦中变为平等;人们的互不信任在‘基督的怀中’化作兄弟情谊;人实际上的无能被上帝的万能所补偿,死者成永生;整个充满罪孽和不公正的世界被‘天堂’代替。补偿功能的心理学方面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宗教才能成为解除精神紧张状态的手段。”
平常心、礼物
三、几种主要信仰简介
(一)宗教信仰
(二)拜金主义信仰
(三)权力意志主义信仰
(四)科学技术主义信仰
(一)宗教信仰
基督教:赎罪(人生下来就犯了原罪,要不断的做好事来赎罪,将来才能进天堂。要宽恕和爱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敌人。)
佛教: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现世报,就是来世报。六道轮回,办好事多将来到极乐世界,作恶多将来变饿鬼下地狱。六道指:天、阿修罗、人、畜牲、饿鬼、地狱)
伊斯兰教:前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万能的真主安拉事先安派好的,自己是没法改变的。)
关于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
1、四谛法:苦、集、灭、道
四谛法实际上运用缘起理论去看人生,把人生看成是一个由四大会聚、五蕴和合而成的假相、幻影。而世俗之人把这假相视为一个实体,故有主客对待,因之追求、执著及由之而来的求不得等种种烦恼、痛苦,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目的就是为了灭除人的种种烦恼而求得解脱。
苦:人生皆苦,如八苦:生、老、病、
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五取蕴苦。
五蕴:色、受、想、行、识。
集:苦的原因(烦恼):贪、瞋、痴
灭:涅槃(最高境界)
道:求得解脱的道路、方法(三学、八正道等)
中国佛教的代表----禅宗
六祖慧能把印度佛教变为中国佛教
六祖革命内容:
1、即心即佛
2、顿悟成佛不立文字
3、把出世的佛教变成入世的佛教
1、关于基督教
起源于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基督教最初为犹太教的下层派别,公元1—2世纪间逐步同犹太教分裂,成为新的宗教。
基督教的经典为《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因此,现在《圣经》的中译本书名是《新旧约全书》。
包括罗马公教(在中国亦称天主教)、正教(亦称东正教)、新教(在中国通称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
基督教各派共同信奉的教义有:上帝、耶稣、圣灵、教会、上帝创世说、原罪说等。
2、关于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兴起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或天方教。
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指顺从神——安拉(中国穆斯林亦称为“胡达”或“真主”)的意志。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原意为“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旨意的人。
该教为穆罕默德所创立。
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是《古兰经》,被认为是“安拉的言语”。
伊斯兰教教义中有五个基本信条:
一是,相信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和唯一的主宰。
二是,相信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人不能眼见,天使执行安拉的命令。
三是,相信《古兰经》是“安拉语言”。
四是,相信先知是安拉派遣传道的“使者”。
五是,信后世。
穆斯林有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证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
3、关于道教
道教是我国特有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产生于东汉中叶。
道教是多神教:
“三清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也叫天宝君、“上清灵宝天尊”也叫太上大道君、“太清道德天尊”也叫太上老君,即被神化了的老子。
“四御天帝”: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上帝和后土皇地祗。
还有:星君、斗姆、五岳尊神和河海之神等;人体器官之神;民间俗神;功臣烈士之神;道教女神等。
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
道教的教主是太上老君,即被神化了的老子。
道教教徒修炼追求的是仙人境界。
道教主张现实社会的人们要依照内丹法,则按程序修炼自己的元精、元气、元神,从而超越现实社会和人生,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生命和心灵的潜能,从而达到“道”的高度,这就是仙人境界。
(二)拜金主义信仰
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关系。它把宗教的热忱、侠义的血性、儿女的深情,都淹没于锱铢计较的冰水之中。”
富豪明星化,炫耀消费、频频“做秀”,不断转化身份,尘封发家历史,漂白企业污点,以所谓企业“原罪”原谅纵容自己。要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要么“鸡飞狗跳”,官司不断,惶惶不可终日。穿拖鞋、开大奔、吃鲍鱼、包二奶、购豪宅、买飞机,成为富豪身份的“名片”。我国每年自杀人数有30万人左右,其中不乏数目不少的富豪。
191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了卡内基基金会,奠定现代慈善事业基础。最终,作为美国第一代的超级富翁,卡内基捐出他的全部身家。还留下一句触达富人灵魂的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四)科学主义信仰
工具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手段的高明化。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把手段、资源和程序安排、策划到最经济合理的状态。现代技术的本性就是这样,讲求精密、度量、速度和方法的效用性。人的自主性创造了技术,现代技术在弱化人的自主性,人类就这样被这头“庞然大物”牵引,走向一个自己无法知晓的去处。
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信仰
(一)宗教信仰的虚妄性
(二)拜金主义信仰的人性异化
(三)权力意志信仰的没落性
(四)科学主义信仰的非科学性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现代人的认识误区:人类最根本的追求是对征服力和影响力的追求。人们的物质需求是极其有限的,而精神追求却永无止境,只有实现了精神领域的安宁与淡定,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人。
从肉体上说,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人;但从精神上讲,每一个人都有待努力地做人,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决定一个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地位的核心要素,不是他的物质财富,也非他的社会地位,而是他的人格精神。这就是精神属性的奥妙之处,也是人性问题的核心所在。
(一)宗教信仰的虚妄性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54页。)
——恩格斯
“宗教是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
——列宁
恩格斯关于宗教神灵观念产生
根源和特点的观点:
第一,“幻想的反映”是宗教反映社会生活方式的显著特点。
第二,宗教观念所扭曲反映的核心内容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这种外部力量(也叫异己力量)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力量,另一个是社会力量。
第三,“超人间”性是宗教观念的显著特点。
宗教的神灵观念作为人的主体意识,是一种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扭曲了的和异化了的主体意识。
“宗教就是那些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2页)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象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页。)——马克思
(二)拜金主义信仰的人性异化
2007年美国的《科学》杂志第一期登了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家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如果你更富有,你会不会更幸福?他研究了美国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涨年薪前后各一个月时间里,他们的幸福感指数变化。他们年薪增涨的幅度是20万到120万。他的研究结果很令人沮丧,研究结果是涨年薪对这些高管的幸福感指数的影响等于零。幸福感跟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没有直接的关系。
(三)权力意志信仰的没落性
(1)激情与直觉比逻辑化反思理性活动更根本
(2)基督教伦理是一种与生命敌对的伦理(如奴隶道德):
“上帝已死!”
“世纪病”——人生意义缺失
终极价值丧失
信仰危机蔓延
(1)只有在狂醉的情绪体验中,世界万物的原始意义才向人类透露出来
(2)权力意志(Thewilltopower:求强大力量的意志)是尼采对酒神状态的实质作的理论化解释
(四)科学主义信仰的非科学性
“忘记人之存在”的科学主义
(1)突出这个时代的精神贫乏
(2)突出科学技术与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人的生存及其世界带来的悲剧性后果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由持有同一信念的人们组成、用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完整的组织结构共同约束的组织。中共之所以为中共,是由于其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或共产主义信仰,一旦没有或失去了这一共同信仰,就不成其为共产党了。同样,一个人之所以被看作共产党人,就是因为他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人;如果他完全丧失了这一信仰,他也就不配称为共产党员了。中国共产党以这样的信仰把党员凝聚在一起,有着不可估量的组织原动力,这是它能够取得革命成功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信仰的理论基础,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
(以上仅为提纲,具体以现场演讲内容为准)
(作者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