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念涛:文学的想象力与诗意温暖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肖念涛 时间:2014-08-27 08:00:00 
肖念涛:文学的想象力与诗意温暖

  刘克邦先生的散文集《自然抵达》喜获冰心散文奖。我撰写了近两万字的读书心得《浑金璞玉 美自天成》,在《湖南工人报》以两个整版发表,最近又收入余三定教授主编的关于克邦先生散文的评论集《生命的意义》。

  今天沙龙的主题是《文学创作评论与弘扬核心价值观》。就我的创作与评论实践来看,我觉得,文学评论也是一种再创作。说到底,我们今天讨论的实质上是文学创作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很有意义。也许有人认为,文学已毫无用处。但我要说,最大的“无”就是最大的“有”。所以,莫言说,文学的最大用处在于一点用处也没有。

  需要强调一个前提,文学已不再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当下,如果简单粗暴地为文学附加功能,不仅是对文学作为艺术的伤害,也是对核心价值观的亵渎。

  “文以载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创造,赋予读者独特的艺术享受,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向往真善美。

  “缘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是对人间烟火的艺术提炼。扎根现实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前些年,《文艺报》开启了关于“中国作家失去想象力了吗?”为主题的讨论。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文学的想象力。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突破了纯粹为政治服务工具论的束缚。特别是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小说《百年孤独》传入中国后,中国作家对想象力有了醍醐灌顶般的启悟,拓展了新的创作资源。韩少功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掀起了寻根热。作家们的想象力得到了空前的激活。而且,这种激活是扎根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作家们的创作激情呈汪洋恣肆之态。涌现了一大批经典力作,如《棋王》、《爸爸爸》、《古船》等。稍晚的《白鹿原》,把寻根文学推向了巅峰。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说,这是对中国作家想象力的充分肯定。莫言的大部分作品,我都读了。应该说,莫言是先锋与寻根的结合体。他的扛鼎之作《生死疲劳》,既渗透着马尔克斯、福克纳的影响,又是对伟大中国古典传统的致敬。莫言的想象力脱胎于西学东渐与本土民间传统的联姻。

  中国作家的想象力到底在哪里?就我个人的亲身体会来说,2006年我在《大家》发表一个中篇小说后,突然之间,我的心恍若掏空了。我的创作激情荡然无存。有好几年,我没有写东西。直到2010年5月的一天,我写了一首诗。诗歌点燃了我的激情。诗歌为我打开了想象的翅膀。到现在,感觉自己进入了创作的爆发期。

  文学的想象力就在于诗歌。如果文学是皇冠,诗歌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总是耽于奇思妙想。诗歌总是化腐朽为神奇。诗歌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深厚底蕴。诗歌总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举个简单的例子,迟子建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里有句对晚霞的描述,“这是太阳最后的呼吸”,值得玩味。

  我想,如果不加强诗歌修养,是很难插上想象力的翅膀的。这就又回到文学的母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当下社会普遍浮躁的功利时代,我们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很多作家的语言都是不过关的。网络时代以前,文学凸显的是讲故事的功能。但现在这个网络时代,讲故事,能讲过网络吗?网络是快餐消费文化的载体。真正的文学应该是诗意的表达。真正的文学是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真正的文学是永恒的普世价值观的载体。

  贾平凹说过,我们现在处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所以有“诗人死了”的绝望声响。诗人死了等于文学死了。诗歌死了等于文学的翅膀折了。也许你会质疑诗歌过于小众。但我要说,唐诗宋词本来就是小众文学,但成了流传的经典。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得好,他的诗是写给无限的“极少数”。也就是说,每年都有小众读者。

  迟子建说过,好的故事,如果没有诗意语言的表达,就会索然寡味。我想,区分作家的优劣,恐怕要靠诗的视角。

  归纳起来,我以为,文学的想象力缘于四个方面:一是缘于热爱。有个说法“中国的莫言、世界的莫言、勤奋的莫言、天才的莫言”。二是缘于倾诉。事实上,现代人有着普遍的孤独感。物质丰富,内心深处却是孤独的。三是缘于阅读。当然是阅读经典,包括对经典诗歌的阅读。一个普遍的症候是,当代作家不太爱读书,或者读书读少了。从练书法,我得到启发,一辈子临帖,是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同样道理,一辈子阅读,特别是阅读经典,包括经典诗歌,是文学创作的不二法门。四是缘于激情。诗歌点燃了我的激情。奉劝文友们读诗写诗,用诗歌的语言去写小说、散文。

  文学的想象力归结于诗意表达。诗意表达,既包括审美,也包括审丑,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九九归一,文学应该给人温暖。艺术地歌颂真善美,艺术地鞭挞假恶丑,这是文学的旨归。

  读者通过享受诗意蕴蓄的文学作品,心中温馨荡漾。读者通过反复咀嚼一篇文学作品里一两句诗的语言,唤醒潜意识里的爱。读者通过读意境悠远的文学作品,润物无声,弃恶扬善。读者通过读意高境阔、充满想象力、诗心独运的文学作品,照亮前行的道路。

  给人温暖的文学,毋容置疑,弘扬了核心价值观。

  总之,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在诗意的艺术翱翔中给人温暖,让人“诗意的栖居”。

(作者系湖南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副处长)

新闻推荐
社科快讯
通知公告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