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记者 蔡毅强 时间:2014-04-04 08:00:00
图为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重要标志,全国进入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阶段。随着中央作出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全国沿边地区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开放的热潮。作为全国沿边地区重要省区之一,广西目前开放发展现状如何?广西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构建新的战略支点?广西新一轮开放的着力点在哪里?记者采访了前来北京出席加快沿边开放研讨会暨中国沿边开放联谊会筹建会议的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
广西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第三次大开放浪潮已经到来
黄志勇说,经过前两次大开放浪潮,当前,广西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时代、沿海沿边沿江“三沿”全面开放开发时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加速阶段和经济起飞阶段,广西的开放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以下简称“构建新的战略支点”)三大战略构想,再次把广西推上了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的潮头,标志着广西第三次大开放浪潮已经到来。
黄志勇说,这要求,广西要把参与三大战略构想很好地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统筹推进,找准三大战略构想之间的共同点和结合点,明确广西在三大战略构想中的发展方位、主攻方向和战略任务。
广西第三次大开放浪潮的战略定位: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新枢纽、东盟合作高地
黄志勇说,从战略层级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和全国沿边开发开放是国家的全局性大战略,而构建新的战略支点是国家的局部性战略和区域性战略,构建新的战略支点从属于或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和全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这两个大战略。
而从广西自身战略定位来看,构建新的战略支点是主体定位和核心定位,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和全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中的战略定位是从属定位和外延定位。
黄志勇认为,广西第三次大开放浪潮的战略目标应以“两个建成”目标为主体、为核心,加上广西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及在全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中的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黄志勇建议,广西第三大开放浪潮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新枢纽、东盟合作高地。
广西第三次大开放浪潮的关键: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黄志勇建议,广西参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构建新的战略支点的总体战略思路为: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中南地区出海通道和连接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的战略作用,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战略核心,以西江-珠江经济带为战略依托,以国际大通道为战略主轴,以广西-云南沿边开放带为战略支撑,以西南中南地区为战略后方,以面向东盟开放为战略重点,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东靠西联,北拓南下,双核驱动,三南联动,四沿互动,五区协同,六方共荣,以大开放促进大合作促进大发展,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新枢纽、东盟合作高地。
黄志勇指出,这一总体战略思路的核心是:“东靠西联,北拓南下,双核驱动,三南联动,四沿互动,五区协同,六方共荣”。
“东靠西联”,就是以西江黄金水道和东向出海通道为纽带,向东积极向华南先进地区靠拢,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做好与粤港澳台合作的大文章;向西开放,服务大西南,联合大西南,做好辐射带动西南腹地的大文章;促进华南经济板块与西南经济板块的对接互动,实现东中西互动发展。其核心要义是提升国内区域合作水平。
“北拓南下”,就是以北向通道为纽带,向北加强与中南地区的开放合作,把中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大陆作为拓展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的大后方;向南开放,实行南向战略,走向海洋,拥抱海洋,经略海洋,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战略,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其核心要义是坚持海陆统筹,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强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双向对接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双核驱动”,就是突出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作用,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形成“双核”驱动整个广西和辐射带动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格局。发挥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沿边开放门户作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深化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加快临海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建设,打造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先行区和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发挥西江经济带上联滇黔湘、下达粤港澳的纽带作用,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发展沿江现代产业,打造我国东中西区域联动发展的示范区。其核心要义是解决广西开放发展的龙头问题。
“三南联动”,就是立足于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联合“三南”共创新机制,共搭新平台,共建大港口,共建大通道,共兴新产业,共建城市群,共建战略支点,共拓东盟市场,全面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实现“三南”开放发展的互联互动、共振共进。
“四沿互动”,就是把沿海、沿江、沿边、沿国际大通道开放开发结合起来,以国际大通道为纽带,以主要城市为节点,以开发区为载体,以线串点,点轴开发,实现边海互动、江海互动、海陆互动,以“四沿”地区对外开放的新突破,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区协同”,就是充分发挥广西“东西南北中”五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现代产业发展,完善现代产业布局。桂东要形成装备制造、建材、化工、再生资源等产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桂西要形成有色金属、制糖、水电、茧丝绸等产业集群,桂南要形成石化、钢铁、能源、食品、电子、林浆纸等产业集群,桂北要形成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旅游产业,桂中要形成现代制造业基地。以五大经济区各自的现代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全区现代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
“六方共荣”,就是广西与西南、中南、华南、环北部湾、东南亚各方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战略支点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
黄志勇强调,实现上述总体战略构想,关键是把积极参与国际区域合作与国内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与扩大对内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走出一条以大开放促进大合作促进大发展的科学发展新路子。
开放度不足是全国沿边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广西应把培育开放文化作为第三次大开放浪潮的战略重点
黄志勇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构建新的战略支点,对广西来说,是新机遇更是新挑战,是新使命更是新要求,有优势也有劣势,广西在实施三大战略构想的过程中,应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关键点和切入点,把参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放在建设西南国际航运中心上,把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重心放在先行先试上,把构建新的战略支点的重心放在建设东盟合作高地上,把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心放在培育产业综合竞争新优势上,把建设开放文化的重心放在海洋文化上,以重点工作的新突破推动三大战略构想的实施。
黄志勇指出,对广西而言,培育开放文化对于掀起第三次开放浪潮尤为紧迫和重要,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开放文化的建设,把培育开放文化作为事关广西开放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尤其要把建设开放文化的重心放在海洋文化上。
这是因为,广西后发展欠发达,与沿海发达省市有差距,主要差距在开放度不足。而开放度不足,主要是开放意识稀缺,开放文化不浓。因此,要把开放文化建设作为第三次大开放浪潮的战略任务来抓,增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开放的意识、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思维、开放的精神,要有开放的胸怀、开放的眼光、开放的思路,让开放成为主流文化,在全区形成大开放的浓厚文化氛围。要构建符合开放要求的体制机制,善于运用开放的手段和方法来推动工作、发展经济,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扩大开放要发展空间,要发展红利,使开放成为赶超跨越的根本动力,使开放成为跨越发展的主要途径。
黄志勇建议,要适应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新的战略支点的新形势,把开放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海洋文化上,强化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海洋意识,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这是因为,海洋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海洋文化就是开放文化。广西沿海沿边沿江,拥有广西北部湾这片海,又毗邻粤港澳全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与全国其他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相比,广西的优势在海,潜力在海,希望在海,开放度在海。广西的开放度取决于海洋意识的深度和海洋文化的高度。从这个角度看,发展海洋文化就是建设开放文化。
黄志勇建议,发展开放文化和海洋文化应在以下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一要立海之根。增强海洋意识,深化对海洋的认识。二要融海之势。依托和借助北部湾这片海连接东盟的优势,把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洋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扩大开放合作。三要聚海之力。要突出“海”,突出海洋的意识、突出海洋的空间、突出海洋的观念、突出海洋的思想,在工作中要更多地与“海”联系起来,拓宽思路,转变观念;要突出“港”,做到依港立、依港聚、依港兴、依港通,一通百通,一动百动;要突出“联”,做到山海联、城乡联、内外联、产业联,以海的开放合作带动内陆发展。
黄志勇认为,培育海洋文化与发展海洋经济又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广西更多的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从区域开发的角度来谋划的多、发力的多,而从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来思考的不多、来规划的不多、来推进的不多。建议广西应及时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心从区域开发的概念转移到发展海洋经济的理念上来,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成为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让海洋文化成为开放文化的主流文化。
嘉宾简介:
黄志勇,男,壮族,1971年2月出生,广西武鸣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副会长,现任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副厅长级),曾挂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副局长,曾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等行政机关工作。长期从事政府工作、发展战略规划、对外开放、东盟战略、北部湾战略、政策研究及资政工作。
曾主持广西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机遇加强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的工作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重要讲话的研究起草工作,曾主持、参与10多项重大规划研究制定工作,曾主持“做好新时期广西政府工作研究”、“广西实施大开放战略研究”等10多个重大课题研究,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等重要研究成果进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重大决策。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工作期间,主持起草、汇编的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报告、文件等文献资料共3600多万字。
迄今在全国核心和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编著有《广西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2007、2008)、《中国自由贸易港之路——保税港区发展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北部湾崛起新路——全球视角的港航强桂战略研究》、《通向命运共同体之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率先在中国—东盟区域取得突破研究》等10多部书。是提出不失时机地创建“中国-东盟银行”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提出广西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港航强桂战略”、“走开放主导后发跨越发展新路子”的学者,创建中国-东盟银行的倡议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战略、海洋强国与北部湾崛起战略、中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战略、中国-亚洲互联互通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 院士专家望城行:科技赋能 激发创新驱动新动能
- 【社科动态】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暨专题党课
- @广大社科工作者,请您为湖南“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您的金点子很重要!
- 喜报!省社科联作品荣获全省精品微党课一等奖
- 省社科联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
- 湖南省社科联九届二次常委会会议召开
- 2025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周启动
- 240余项湖南社科普及活动清单来啦!等你来解锁……
- 2025年株洲市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周启动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动周启动
- 娄底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座谈会召开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