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熙银:从“九溪文化现象”看群众文艺发展的方向与启示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龙熙银 时间:2014-03-19 08:00:00 
龙熙银:从“九溪文化现象”看群众文艺发展的方向与启示

  龙熙银,湖南石门人,中共党员,教授,语文特级教师;现行人教版、高教版(湖南卷)中职语文国家规划教材编写与教师培训专家,现行湖南省中职语文教材副主编;共参编人教社、高教社、湖南人民社各类教材65册(部);湖南省教育厅教材遴选专家、“文明风采”资深评委。曾主编出版常德市首部中职学生优秀作品集《蓝色畅想曲》;已出版的著作有《风雨人生路》《畅游诗歌王国》《中国古代书信名篇助读》《漫步散文天地》《新型实用文体写作》等5 部;迄今共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文学评论与赏析文章、文学作品逾500篇近350万字。现供职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桃源九溪文化现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它有着引领我国群众文艺发展方向的推动作用,同时带来诸多启示。这里,我简要地谈四点认识。 

  一、它以具体而鲜活的事实证明,文艺创作必须遵循创作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文艺源于生活,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文艺源于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早就为我们的祖先“杭育,杭育”派的文艺创作活动所证明了的。毛泽东延安“讲话”后,“人民艺术家”赵树理、常香玉,“斯大林文学奖”获得者丁玲、周立波等的文艺与文学成就,无一不证明了这一点。新时期的文学大家路遥的《人生》系列、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刘绍棠的“运河系列”等同样以无可辩驳的创作成就证明了这一点。 

  而来自桃源与常德的张文玖、邓冰清、钟士英、罗继南等本土艺术家们自觉遵循创作规律,深潜九溪艺术沃壤,在和当地草根艺术家鄢明清、杜惠仙、张建和、杜竹云等的水乳交融中共同创作的诸如《税单风波》《虾趣》《车儿灯》等群众文艺精品,同样也有力地证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颠扑不破的创作真理。 

  曾几何时,包括当下,脱离生活、闭门造车者有之,远离现实、凭空捏造者有之,其结果自然是无果而终,不用说出精品,就是次品也出不了。如果还怨天尤人,那就可笑更可悲了。 

  更有甚者,有人一提“讲话”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文艺规律,就暴跳如雷,或嗤之以鼻,等等。如果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这里,“九溪文化现象”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与最有力的回击。好得很! 

  二、它以生动而精彩的实践证明,群众文艺应该紧紧地围绕着本土出特色、救作者、留观众 

  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发挥一下,越是地方的,越是国家的;越是山沟里的,越是大舞台的。地方特色越浓,本土韵味越重,越能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从而实现化蛹成蝶的巨变。像九溪汉戏、大鼓、花灯、、板龙灯、车儿灯、土地戏、傩戏、九子鞭等20种戏曲都是极具桃源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它来自本土,贴近群众。正因为如此,不仅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喜扮乐演。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九溪,有各类群众文艺演出团体30个,从业人员1000多人,每年演出4000多场次,创收3000多万,演出地域覆盖常德及周边地区,还到达湖北、江西等地,还曾与央视春晚PK。 

  这,等于是给某些自称大腕却又抱怨观众水平低、政策不宽松、娱乐媒体多的“媚外派”、“私人订制”派、“韩迷派”们上了精彩的一课。妙极了! 

  三、它以恰如其分的风格尺度,准确地阐释了俗与雅、我与众的相互关系 

  文艺界历来存在着雅俗之分,也就是俗话说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群众文艺历来被称之“下里巴人”,被有些自命高雅的人认为“不入流”。九溪文艺无疑是“下里巴人”,但恰恰就是这样的“下里巴人”有观众,有市场,生命力旺盛,前景广阔,因为什么呢?因为它接地气,因为它恰如其分地把握了俗与雅之间的分寸与尺度。 

  实际上,雅和俗从来就没有截然的界限,没有什么纯雅或纯俗,俗到佳处雅自来。元杂剧大家关汉卿的那些传世之作本就来自勾栏瓦舍,表现的主要也是草根百姓、底层人物,他本人当时就被人称作“勾栏戏曲家”。谁能说,关汉卿的那些经典杂剧“不入流”呢?没有大俗,何来大雅?大俗即大雅。我们的群众文化艺术家们应该朝着入俗致雅这一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还有,“我”与“众”的问题,也是历来让作家艺术家们很困扰的选择。这里所指的“我”,就是表现自我;这里的所说的“众”,就是表现他人,大众。就成就而言,二者并无高下、优劣之分。比方说诗歌,前者如屈原、李白,后者如杜甫、白居易。但是,群众文艺,却必然是排“我”的,只能是表现“他人”,表现“大众”。象牙塔里可以孤芳自赏,可以“独抒性灵”,但若是搞群众文化,只能出入寻常巷陌,走在乡间的小路,代百姓立言,以表现民众的喜怒哀乐为己任。九溪文化的创造者们无疑是深谙其中的道理,并把握好了其间的分野的,因而达到了“大道至简”的不易境界。点个赞! 

  四、它以鲜明的时代性,诠释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应有功能 

  这一点,毛泽东《讲话》中本来是十分明确的作过阐述的。后来,小平同志的《祝词》又有过发展性强调。再接下来,这一基本的党的文艺总方针中央也有过反复的申明,但总有人要刻意地无视、讽刺甚至于抹杀它。 

  九溪文艺节目里像《一号文件到农村》《富民政策暖山乡》《夸当家》《俺村的党员就是亮》《劝夫戒赌》《老来难》《打牌》《车儿灯》《虾趣》等优秀节目,不仅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也顽强地告诉我们:文艺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有出路;文艺只有为社会主义服务才有光明前途。同时,文艺,尤其是群众文艺必须自觉地承担起它本有的鞭挞功能、教育功能、美感功能,尤其是在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更是责无旁贷。而决是仅仅是什么娱乐工具、消遣样式。

新闻推荐
社科快讯
通知公告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