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价值应回归学术本位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郭立场 时间:2014-02-17 08:00:00近年来,随着对科研评价的日益重视和量化评价方法的普遍运用,学术论文数量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可回避的是,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存在着浮躁之气,这种浮躁之气也侵扰着学术界,影响到部分学者的良心和操行。可以说,只有建立开放的学术评价机制,不以论文数量论英雄,而以论文质量评高下,才能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切实改善现有学术风气。
目前,社科界职称评定和学术项目申请大都会与论文发表数量挂钩,不少人认为这是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论文数量往往和科研人员的职级晋升、学位申请、荣誉地位、奖金待遇等相关联,因而与论文发表有关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便屡见不鲜,致使以论文数量衡量学术绩效的评价制度饱受诟病。可以说,当前“学术造假”事件频出,与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有关,一些掌握学术评估权力的人,缺乏能力或科学手段对学术成果进行严格准确的评估,偏重论文数量而忽视科研工作质量,从而刺激了各种各样的浮夸、造假,制造了“学术泡沫”、“学术垃圾”。
学术不端行为的结果,侵害的不仅仅是学术本身。它不但破坏了学术规则,败坏了学术风气,污染了学术净地,而且直接损害了公众利益,对人才培养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坏影响。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不能仅仅寄托于道德自律,而应寻求制度化出路。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它通过奖励符合规则的行为、惩罚不符合规则的行为而依特定的方向、目标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乃至信念。为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就要大大增加学术腐败者的风险成本,让“成本远大于收益”。换言之,要为论文“减负”,让论文价值回归学术本位,就必须转变评判标准和考核机制,只有把论文考核重点由“量”转到“质”,才不失为维护学术风气的治本之策。
一个学者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同,就本质而言,只有通过彻底的专业化,才能具备信心在知识领域取得一些公认的成就。我认为,扭转学术风气根本上要从机制、体制上进行改革,给学者一个拒绝不正之风的机会。对相关主管机构来讲,要做的不仅是亡羊补牢,更需要加强前瞻性的学术管理规范化建设,要对学界的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学术研究的价值指向进行有力的宏观引导,如此才能最终正学术之风,还学界以清。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