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与“草莽” 当传统文学遭遇网络文学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潘凯雄 时间:2014-01-26 08:00:00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他们在当下各自都在默默地寻求拯救之道。手段虽五花八门,但其潜台词我读出的就是两个字:趋同。这样的良苦用心无可厚非。问题是同得起来吗?若真同起来了那到底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抑或是第三种文学?没有答案,怎么办?那就干脆“难得糊涂”吧。或许有嫁接、有变异,有妥协、有坚守。不变的只会是文学的那些基本特质与功能,否则就没有文学的存在而无论是什么文学。
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首先应该是文学
如果以“精英”对应传统文学,以“草莽”对应网络文学,大约是会遭来一些“板砖”的:你传统文学凭什么就是“精英”?而网络文学怎么就“草莽”啦?即使将“精英”与“草莽”换成“主流”与“边缘”这样温和一点的说词儿恐也难以幸免。从一般道理上说进行这样的类比与划分的确没多少道理,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既然都拉上了文学的大旗,那么它们首先就都应该是文学,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再来观察与研究各自的个性与特色,问题的讨论才有意义。但现在的客观状态是:无论你是否愿意,几乎所有的社会舆论都是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或互为参照物,或将两者生生地掰开来看,无非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说话而已。如起点中文网的副总编辑廖俊华先生就直言“用传统的眼光评价网络文学,就好像用评价传统汽车的标准来看待F1赛车”;而传统文学的从业者则大抵认为网络文学多类型化、通俗化甚至低俗化,说白了就是水准不高。
如此这般,看起来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孰优孰劣之争,其实更深层的问题则在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果真就是同属于文学这面大旗之下的两支不同队伍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网络文学体量与产量在过往文学历史上不可想象
说起网络文学,目前大家认同的基本表征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五点:其一,所谓网络文学更是一个与载体关联度极高的依附性概念,这个载体说白了就是互联网,没有互联网就无所谓网络文学,无论是移动端还是PC端,至于没有文学,互联网上的文字却是照样存在;其二,资本、技术、运营拼杀的硝烟在网络文学领域大有愈来愈浓之势;其三,网络文学体量巨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现有文学网民人数2.27亿,约占网民总人数的47%,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高达2000万。截至2013年上半年,仅盛大文学一家就拥有超过200万名的写手,创作出逾600万部作品,且还在快速增长。总量如此惊人,单体写手产量之高也令人咋舌,网络顶级人气名家唐家三少自开始长篇创作以来,连续100个月持续更新,平均一年一部长篇,且每部作品都长达两三百万字,日均写作不少于5000字;其四,网络文学多以“玄幻”、“武侠”、“都市”、“灵异”等类型出现,故它又有以类型文学与通俗文学为主导一说;其五,网络文学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绝对不是那些经数字化转化后再上传到网络的传统文学作家作品,而是前面说到的那些写手们直接上传到网络,因而又有“原创”一说。
由此看来,网络文学的前三点基本表征的确和传统文学乃至与文学都没什么关系,尤其是如此惊人的体量与产量在过往文学的历史上都是不可想象的。倘这些都能称之为作家与文学,那中国当代文学绝对堪称世界一绝并足以荣登吉尼斯纪录榜;倘有人以此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之标志,除了说明此人对文学对创作的彻底无知,其他就没什么意义了。至于网络文学的后两点基本表征在传统文学那里并不会陌生。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一点也不少:武侠、言情、推理、悬疑之类莫不都是一个个的类型,至于所谓“原创”那更是一切文学的基本共性,无非是借助的载体不同而已。
回到前面的答案:依旧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如此似是而非的状态似乎还得延续下去。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在当下各自的尴尬,彼此其实都是心照不宣,也都在默默地开药方寻求拯救之道,比如开办网络文学大学啦、组织培训啦,建立相应协会一类的组织啦、吸收网络写手加入作协啦……凡此种种,手段虽五花八门,但其潜台词我读出的就是两个字:趋同。再说白点:一边想“招安”,一边欲“正统”。
这样的良苦用心无可厚非。问题是同得起来吗?若真同起来了那到底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抑或是第三种文学?
这更是一道难解之题。
不变的只会是文学的那些基本特质与功能
姑且不论同起来的可能性到底有几何,核心问题则在于究竟是谁同谁还是相互吸纳?而无论是哪种选择其结果都是很难想象的。在我看来,网络文学之所以因体量大、传播力强而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未必在它的类型化和“俗”,门槛低、“草根”性、接地气和灵动俏皮的语言及想象表现恐怕更是其深层的缘由,在网络文学那道门里,上演的是一出出“草根”自由的狂欢。如果说在“草根”性、接地气和灵动俏皮的语言及想象这些特点上,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尚有相互吸纳与趋同可能的话,那么在“门槛”面前,两者则大约是很难求同存异的。虽然不能武断地说网络文学压根儿就没有门槛,但其门槛与传统文学的那道门槛到底存有多少距离恐怕也是不言自明的。残酷点说,如果忽略少数作者作品的跨界,就整体而言,在这段距离间要找到一个临界点其实是很难的,毕竟事关各自“生存”与“死亡”这样终极性的哲学问题啊。
没有答案,怎么办?那就干脆“难得糊涂”吧。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传统文学遭遇网络文学,或者反过来说,当网络文学遭遇传统文学,彼此间相互打量一番、悄然琢磨一阵总是难免,时间长了,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观与生态?或许有嫁接、有变异,有妥协、有坚守。不变的只会是文学的那些基本特质与功能,否则就没有文学的存在而无论是什么文学。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