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研讨科研评价综合改革提出给学者留出做真学问
文章来源:2013-12-02《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运亮 郭潇雅 时间:2013-12-03 08:00:0011月27日,由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等出席会议。与会学者就深化科研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研讨。
建立质量导向的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提出了组织管理体系、人事管理制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文化环境八个方面的改革。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认为,在八项改革中,人事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评价机制三个方面的改革是重中之重,而评价机制改革最易见成效。
科研评价是高校学术评价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目前高校普遍采用量化方法衡量教师的科研产出情况,比如计分制、加权法等;而关于质量的评价也大多转化为数量型指标。然而,成果数量的增长并不能带来相应的学术发展,量化规定过多过死,难以产生学术精品。因此,科研评价导向应向质量和创新转型,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给优秀的学者留出做大学问、真学问的空间。
李卫红表示,要积极推进科研评价综合改革,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要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完善绩效评估办法。针对应用研究成果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要协调推进科研评价与学科评审、人才培养与机构评定、课题立项与成果评奖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加大绩效评奖权重,坚决改变单纯以论著、论文为主的评价方式,将咨询报告、专家建议、统计读物等成果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构建问题导向的研究平台
学科是单一的,而问题是综合的,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难以依靠单一学科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因此,构建不同学科专家共享的研究平台日益迫切,而协同创新中心、智库等学术组织在汇集专家智慧方面的作用愈发突出。
李卫红表示,“2011计划”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总结,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改革,实行有进有退、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和弹性经费制度,推动重点研究基地从总体上向问题导向转型,提升服务社会能力,重点建设一批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为高校科研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方法支撑。
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顾海良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出智库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汇聚,在智库建设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显著特色。高校智库不仅要起到政策建言的作用,还要发挥理论建设、战略研究、社会引领的功能。
- 小山村迎来社科智囊团
- 聚焦新时代文化使命 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总决赛圆满收官
- 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14强,我们来啦!
- 院士专家望城行:科技赋能 激发创新驱动新动能
- 【社科动态】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暨专题党课
- @广大社科工作者,请您为湖南“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您的金点子很重要!
- 喜报!省社科联作品荣获全省精品微党课一等奖
- 省社科联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展在湖南图书馆开幕
- 非遗少年学 传承正当时
- 洪江市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周启幕 高庙文化焕发新活力
- 2025年株洲市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周启动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动周启动
- 娄底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座谈会召开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