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讲坛第七场开讲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省社科联宣传网络中心 时间:2013-11-12 08:00:00 
岳麓书院讲坛第七场开讲

 

 

  11月11日,岳麓书院讲坛第七场演讲活动在长沙举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郭齐勇作客讲坛以“中庸之道”为题,解密中国智慧。湖南经视主持人梅冬主持。 
什么叫中,什么叫庸?中庸之道具体指的是什么?郭齐勇从四个方面着手,一一解读“孔子的中与庸的思想”、“中庸其书”、“中庸的精神及理论”及“中庸的现代意义”。 
 “不偏则为中,不倚则为庸。但一般我们一提起中庸,或者中庸之道呢,就会招人的诟病,人家就说你是滑头主义。”对此,郭齐勇解释说,其实中庸之道不是不讲原则,中庸之道更是强调原则。他举例说,子贡是孔子门下最会经商的一位弟子,有一次他请教老师,卜商子夏和颛孙师子张,一个比较迟钝,一个比较激烈,他们两个人谁更好呢?结果孔子的回答是“过犹不及”。孔子的回答令子贡受到了很深的教义——达不到标准,或者过了标准,都不好,所以叫过犹不及,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中庸”。 
 “中庸思维方法论强调矛盾对立的中和,使两端都可以同时存在,都可以保持各自的特性,促进两端彼此互动、兼济、反应、转化。世界上的矛盾不一定都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的地步。在多数情况下,矛盾的统一取中和的状况,既有矛盾、偏反、对立、斗争,同时彼此渗透,共存共荣。这种方法论重视对立面的同一性,强调依存和联结,以及两极或多极对立间的中介关系及其作用。”郭齐勇希望大家多学一点《中庸》,多读一点《中庸》,多学一点孔子的中庸之道,这会增长我们的智慧与才干。 
演讲结束后,郭齐勇与观众进行了深入互动。针对观众所提的儒学推广问题,郭齐勇答道,现代儒学的发展,我们强调儒商的发展。儒家文化在各种公司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像日本的一些大公司,比如松下,他们轮训高管和员工都读《中庸》、《大学》、《孝经》。儒家的这种修养功夫,对于陶冶员工素质、建立企业文化是非常有用的。 
(张辛欣) 
  
嘉宾简介 
郭齐勇,1947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1966年高中毕业,下乡进厂十年后于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读本科,继读研究生,于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到哈佛大学做高访学者,在哈佛大学、东京大学、慕尼黑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首尔大学、台湾大学等名校与名机构演讲。1993年始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现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熊十力哲学研究》、《熊十力传论》、《郭齐勇自选集》、《文化学概论》等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为儒学研究和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岳麓书院讲坛第七场演讲活动在长沙举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郭齐勇作客讲坛以“中庸之道”为题,解密中国智慧。湖南经视主持人梅冬主持。 

  什么叫中,什么叫庸?中庸之道具体指的是什么?郭齐勇从四个方面着手,一一解读“孔子的中与庸的思想”、“中庸其书”、“中庸的精神及理论”及“中庸的现代意义”。 

  “不偏则为中,不倚则为庸。但一般我们一提起中庸,或者中庸之道呢,就会招人的诟病,人家就说你是滑头主义。”对此,郭齐勇解释说,其实中庸之道不是不讲原则,中庸之道更是强调原则。他举例说,子贡是孔子门下最会经商的一位弟子,有一次他请教老师,卜商子夏和颛孙师子张,一个比较迟钝,一个比较激烈,他们两个人谁更好呢?结果孔子的回答是“过犹不及”。孔子的回答令子贡受到了很深的教义——达不到标准,或者过了标准,都不好,所以叫过犹不及,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中庸”。 

  “中庸思维方法论强调矛盾对立的中和,使两端都可以同时存在,都可以保持各自的特性,促进两端彼此互动、兼济、反应、转化。世界上的矛盾不一定都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的地步。在多数情况下,矛盾的统一取中和的状况,既有矛盾、偏反、对立、斗争,同时彼此渗透,共存共荣。这种方法论重视对立面的同一性,强调依存和联结,以及两极或多极对立间的中介关系及其作用。”郭齐勇希望大家多学一点《中庸》,多读一点《中庸》,多学一点孔子的中庸之道,这会增长我们的智慧与才干。 

  演讲结束后,郭齐勇与观众进行了深入互动。针对观众所提的儒学推广问题,郭齐勇答道,现代儒学的发展,我们强调儒商的发展。儒家文化在各种公司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像日本的一些大公司,比如松下,他们轮训高管和员工都读《中庸》、《大学》、《孝经》。儒家的这种修养功夫,对于陶冶员工素质、建立企业文化是非常有用的。 

  (张辛欣) 

  嘉宾简介 

  郭齐勇,1947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1966年高中毕业,下乡进厂十年后于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读本科,继读研究生,于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到哈佛大学做高访学者,在哈佛大学、东京大学、慕尼黑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首尔大学、台湾大学等名校与名机构演讲。1993年始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现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熊十力哲学研究》、《熊十力传论》、《郭齐勇自选集》、《文化学概论》等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为儒学研究和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