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中的金融支持与创新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网络版 作者:袁怀宇 时间:2013-10-14 08:00:00摘编:城乡一体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需求、城镇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面对城乡一体化的金融需求,重点和难点在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应以金融支持与创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对于农村金融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城乡一体化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了新需求、新机遇,农村金融机构必将获得更好的制度平台和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也需要高质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金融支持与创新。
城乡一体化催生新的金融需求
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使得农村大额资金需求逐渐趋旺,产业化资金需求迅猛增长;现代农业发展呈现生产经营专业化、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特点,相应的金融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资金的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产生新的资金需求;土地耕种的逐步集中化可能放大农业经营风险,将加大对农业保险业务的需求。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需求。城乡一体化过程也是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其中蕴含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和升级,也意味着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一方面农村转移人口急需就业创业、居住服务、购买耐用消费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信贷服务;另一方面随着进城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迫切需要合适的投资理财产品,实现资产的增值。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城镇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中小企业是中小城市、小城镇的主要产业主体,在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城镇中小企业呈现成长型企业增多、产业转移集聚加速等新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国内产业梯度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等领域的金融需求明显增加,需要金融机构创造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包括农田水利、电力通讯、水电煤气、医疗教育、科技文化等,还有为适应现代城镇经济与生活所需要的生产与生活设施,如城市住宅、工业聚集区、商业网点及娱乐设施等。建设这些基础设施仅靠政府财政投入和自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制约金融发挥功能的因素
面对城乡一体化的金融需求,重点和难点在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组织等多元化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农村金融供求失衡依然严重,融资难、金融服务获取难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信贷、农户基础金融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其制约因素可从供求两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是农村金融供给抑制,金融服务产品缺乏。农村金融各类供给主体都倾向于大中型企业与城市客户,而选择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信贷配给;即使服务农村,也会倾向于那些规模相对大的、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而对那些急需资金、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涉农金融主体进行信贷配给。非正规信贷仍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适应农村的金融服务产品非常缺乏。此外,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化建设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特别是信息化手段滞后导致金融服务层次低、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等问题非常突出,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短板。
另一方面是金融需求主体弱势,农村信用环境不完善。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还处于分散、传统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产品商品化率低,产业链条短,难以吸引大量资金投资;农业自身的弱势性使农业贷款承受了很高的风险,抑制了农业信贷的投入;农民的信贷需求具有额度小而分散、有效抵押物不足、信息透明度低等特征,导致信贷可获得性低。而且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缺失的问题比较突出。金融机构也缺乏必要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措施,缺乏健全的信用风险防范与分担机制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增加了金融交易费用和制度实施成本。
以金融支持与创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化金融改革,扩大支农作用。完善政策性银行的支农功能,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支农范围,强化其政策支农职责,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制定减税、费用补贴等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回归农村市场,鼓励其开发适合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微型金融服务产品,支持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农业信用社改革,发挥好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实现农村邮政储蓄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循环,建设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导他们服务“三农”。
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支农业务。推动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稳步增长;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和金融产品创新,以满足农村居民和农村转移人口对金融的需求;发展大额联保农业贷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等,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适宜的弹性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创新担保方式。
发展金融科技,服务城乡居民。金融科技服务具有“准公共品”的特征,各级政府应着力解决新农村信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有利于乡村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及时宣传和推广金融电子化创新产品知识等。
防范农业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农村支农贷款保险机制;改革监管体制,加快构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互助组织等机构的中央和地方分层监管体制;完善监管规则,尽快建立和实施金融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制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