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经济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 2013年10月08日 作者:赵 晓 时间:2013-10-08 08:00:00当前中国正在面临选择:要么饮鸩止渴,以政府为主体,加大投资,迅速拉动经济增长;要么壮士断臂,以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改革,打破既得利益的桎梏,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转型。这道选择题看上去很简单,但改革必然会以牺牲一定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有人将现在的改革称之为革自己的命,看上去似乎夸张,实际上充分说明了这次改革的难度。西方投资银行将李克强总理的施政方针总结归纳为“不刺激、去杠杆、调结构”,但笔者认为也许另外一个概念更准确,叫“不扩张、调结构、抓改革”。
“不扩张”是最好理解的一个政策。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中提到,“经济下行时,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权衡利弊,我们认为这样无助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因而选择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总理的表态不仅是说给外界听,也是说给各级地方政府听,必须下决心转变发展思路,要从过去的“要政策”统一到中央主导的“调结构、促改革”上来。“不扩张”说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非常困难,因为经济指标仍然是考核各级政府的重要依据,只要这方面不发生变化,政府投资的潜在动力就不会降低。令国人心痛的房价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缩影。十几年来,房价越调越高,生活必需品成为了投资利器,从全世界来看中国也是非常畸形的一个案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也是各级政府获取资金的重要保证。在调控未见放松的情况下,前一段时间一日之内四“地王”的出现就有地方政府托市的影子。
“调结构”是一直在强调的政策。表面上看,大家都赞同经济结构调整的提法,但真要调整恐怕很多人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一定量企业破产,这是经济结构调整必然要求。中国人讲“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走到尽头不会想办法去改变。从微观来看,一些企业的尽头是调整的开始,企业不到关闭破产的地步其实很难下决心去创新。为什么会有经济萧条和危机呢?实际上每一次危机,就是要淘汰没有技术含量、浪费资源的企业,甚至一些犯了错误的银行也要被淘汰。调整的前提是有一批人要付出代价,这也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的毁灭”, 而这个调整谁都会觉得不舒服,不论是政府、企业、银行,没有人愿意真正遭受经济调整的痛苦,这是调结构将面临的最大阻力。
最后,我们来谈“抓改革”。笔者认为这是其中最困难的内容。为什么要改革?因为企业是一个国家生命力的根本,而现在我们的企业面临着三个非常巨大的成本,一是政务成本或者叫政府成本,二是金融成本,三是物流成本。所有改革归根结底是要降低企业的成本,而金融改革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利率改革、汇率改革、人民币自由对换,对金融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阻力很大。另一方面,在中国谈到改革,就不得不谈到其中的一个重头戏——国企改革。在庞大利益压力下,国企改革必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在改革的阻力中,既有因绩效考核形成的投资性冲动,又有权力被限制后的不甘心退出,更有巨额经济利益的实际诱惑。
改革的最终结果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回望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短短几个月时间,政府已经取消或下放了200多项审批权,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中国已经来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相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抉择将带领我们走进下一阶段的辉煌。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张娜对本文亦有贡献)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