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武:宏大湘学的意义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2013年09月23日 作者:刘建武 时间:2013-09-25 08:00:00湘学所倡导的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的顽强品格、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意识,不仅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宏大湘学,让湘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服务。
宏大湘学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湘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湖南地域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带有独特气质的地域文化。尤其是近代以来,湘学更是成为激励湖南人乃至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的重要精神源泉。在湘学的激励鼓舞之下,湖南人成为近代中国舞台上的主角,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功业,有“一本湘人奋斗篇,半部中国近代史”之谓。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对这样一种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地域文化,我们理应为其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湘学这朵中华文明的奇葩,才能迎风怒放、向阳盛开。同时,也会给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湘学特有的活力因子。
宏大湘学是助推美丽湖南建设、实现富民强省的需要。在“中国梦”价值目标的指引下,湖南作为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也有自己的梦想,即“两型梦”、“小康梦”、“崛起梦”。然而,不论是“两型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创建,还是湖南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都不仅仅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物质文明的丰富,也需要健康的思想和昂扬的精神,需要人们素质的全面提升。否则,人和社会的发展就不完整。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没有文化的滋养,“两型”、小康、崛起都会黯然失色,富民强省也将成为镜花水月,难圆好梦。湘学作为具有浓郁地域色彩、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文化,对湖南人来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是湖南人最佳的精神营养,是提升湖南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宏大湘学,一定能够让建设美丽湖南、实现富民强省好梦成真。
宏大湘学是增强湖南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需要。湖湘大地,长期以来被视为蛮荒之地、文明荒漠。湘学的诞生、传播和发展,使湖南拥有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但湘学的命运却并非一帆风顺,与近代历史上湘学的巨大成就和深远影响相比,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湘学似乎辉煌不再。以至于有些人认为湘学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分,与现代文明的某些固有元素不相融,由此否定湘学的价值和意义,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其实,湘学历经千年风雨而薪火相传,本身就说明了其具有极强的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对此应当充满自信。不过这种自信,不应当是盲目自大,而应是一种充满理性光辉的自信。为此,我们在继承湘学精髓的同时,要结合时代精神,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和继承,使湘学能够与时代精神契合,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起湘学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让其赓续绵延、历久弥新,进而形成湖南人的文化自觉,让湘学迈上文明永续的康庄大道。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
- 喜报:《船山学刊》入选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高影响力期刊50强”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丝韵湘传・少年探桑梓”研学活动
- 省社科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第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省社科联组织开展2025年专项智库课题研究
- 用好“桂花岛”资源 做强“农文旅”产业——记省社科联驻新晃县波洲镇江口村帮扶工作队
- 拥抱AI!四家单位建设学习大联盟 解锁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数智”密码
- 胡代松出席娄底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会
- 省社科联召开2025年第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
- 《常德通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 湘潭市社科联到会祝贺湖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联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立项课题推进情况
- 湘潭市社科联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务活动
- 张家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 写“福”字、送春联,这年味,够浓!
- 张家界市举办社科普及进社区暨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