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身份的松动——中国人事档案制度研究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省社科联科研组织处 时间:2012-04-09 08:00:00 
单位身份的松动——中国人事档案制度研究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陈潭教授撰写的专著《单位身份的松动——中国人事档案制度研究》,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简介如下。

  一、内容提要

  作为官僚制度、单位制度、身份制度的依附性链条,人事档案制度产生于以政治出身为依据的政治身份等级体系、以城乡户籍和所有制为依据的社会身份等级体系、以平均主义为依据的单位系统内资源分配等级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形态下对于当时国家安全、人事管理、信用凭据等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语境的转换,刚性的人事档案政策与极具流动性的时代之间的张力极尽显现,个人与组织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既造成了人事档案的代理危机,也诠释着人事档案制度某种程度的信任赤字。人事档案的功能是充当公民个人信用信息的真实记录。由此,人事档案制度从身份走向契约、从管制走向服务势所必然,契约化、法制化、电子化和社会化已然成为政策转轨不可或缺的路径依赖。人事档案制度的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政策工具,人事档案制度应该是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举的管理媒介,是促进政治文明、社会和谐、个人发展的信任替代物。

  全书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5章:

  第1章主要探讨公共政策变迁的理论,力图寻求整体论述的理论基石和知识支持;第2章主要讨论政策均衡状况下政策存在的状态和意义,从而展现“政策在场”与“制度秩序”的关系;第3章主要讨论了市场经济语境中由于政策的固化所导致的管理困境的问题,目的在于揭示和反映刚性的政策与极具“流动性”的时代之间的矛盾;第4章主要探讨政策与个人的关系,阐释创设以人为本的政策机制是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选择;第5章主要探讨政策创新的理论依据和路径依赖,目的在于搭建国家、组织和个人关系的新型制度化平台。

  二、选题价值

  2003年7月的“汤国基档案事件”甚嚣尘上,公共媒体围绕这一事件做出了连篇报道,“人事档案”开始成为学界注目的一个焦点话题。在旧体制下,人都是单位人。单位对个人管理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记录、保管和控制着人的人事档案。一个人安排就业、工作调动。职位升迁都和那一袋人事档案的卷宗联系在一起。在一个近于僵化的社会中进行改革开放,首先要做的是恢复个人的权利,回复个人对合理的自身利益的追求和保护。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个人从单位人中解脱出来,这是一种捆绑中的松动,也是《单位身份的松动》的重要意旨,即通过对“人事档案制度”的政策分析与政策设计,逐步破解“人事档案”这个造成当下人才“坚硬的流动”的制度性约束。

  公共管理研究的问题意识要求和学者们的怂恿更加坚定了人事档案制度研究的紧迫性以及人事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促成了《单位身份的松动》这一部中国首部人事档案制度性研究专著的诞生。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

  (一)研究方法:

  1、制度分析方法认为公共政策或制度的产生源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它能够协调组织行为,并走向公正、秩序和安全,同时亦关注公共政策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2,案例分析方法是针对公共政策现实所存在的继承案例事实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选择的案例进行微观解剖,从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推及其他;3,语言分析方法认为话语中包含了正值变动的轨迹和趋向;4,比较分析方法就是对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公共政策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分析的方法;5,模型分析方法依据政策和制度形成的路径,对研究内容建构简化分析模型,并从事实的结构和环境中解构各种博弈关系。

  (二)相关研究与理论创新:

  西方的人事档案制度远没有中国复杂,这个结论可以从J.谢夫利兹的《政府人事管理》、朱修斯的《人事管理学》、张金鉴的《各国人事制度概要》、李道揆的《美国政府机构与人事制度》、胡果文等的《中外人事制度比较》、刘俊生的《公共人事管理比较分析》中得出。国内的人事档案研究,主要立足于人事档案管理,例如王法雄的《人事档案管理概论》、邓绍兴的《人事档案学》、邓绍兴和陈智为主百年的《档案管理学》。对于人事档案制度及其改革的专门研究目前还很少见,近一两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与当前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而展开,少量的焦点报道和学术论文散见于《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中国人才》、《人事管理》等刊物上。

  人事档案制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由于没有现成的、充足的资料可供参考和借鉴,加上现行法律和制度在此方面的“严禁性”规定,使的本课题的研究难度系数加大。本书创新的以制度变迁和公共政策的关系为主要线索,以中国的人事档案制度为研究范本,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政策性或制度性探讨,即对人事档案制度的形成、结构、功能、流通及其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作系列考察,并切合时弊的对人事档案制度的去向做出适当设计。

  四、社会反响

  本书为全国第一本人事档案制度研究著作,系作者攻读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了人事档案研究权威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邓绍兴老先生的高度评价,2008年邓先生专门寄来70多万字的《人事档案管理教程》予申报人。只不过他们站在维护的角度专门研究人事档案的维护与管理,而成果申报人站在批判的立场上专门研究这项制度的变革前景。成果申报人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这一项制度,把它看成是户籍制度之外的影响中国人行动的重大制度,因而“不小心”成为了该领域的专家,经常因为档案问题而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和报道,比如《瞭望》、《南方周末》、《人民论坛》、凤凰卫视、东方卫视、《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人事报》等。相当多的读者认为,后续报道肯定还会增加,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只是迟早问题。

  作者在2005年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时,答辩专家著名学者、南京大学张凤阳、闾小波教授等认为作品思想性强、学术性强、前沿性强、可读性强。作品在2007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获得著名学者、中山大学王乐夫教授和浙江大学姚先国教授的高度评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