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经济效率分工改进论

  时间:2011-06-11 08:00:00 
小农经济效率分工改进论

  

    湖南科技大学向国成、韩绍凤教授多年来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从分工视角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发表在《经济学季刊(中国)》等著名刊物上,《小农经济效率分工改进论》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特色。

  一、理论体系的创新。本书以分工演化为主线,在城乡统筹、农业与非农业协调发展中,在农业与农民的专业化、多样化、迂回化和组织化的统一中求解中国小农经济的效率改进,把小农经济效率改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研究体系。

  二、基本主张的创新。在人地矛盾及效率公平必然兼顾的约束下,农业生产上“小”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小农经济依然是中国今后较长时期农业经济的主体形态。依据分工与报酬递增思想、美国及日本农业分工的成功发展,认为无论人地矛盾尖锐与否,都可以走深化分工的发展道路。为实现“小而有效”的目标,提出了“中国小农经济效率改进的基本出路在于分工发展”的主张。

  三、理论观点的创新。本书阐述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1)转移制约农业与农民分工水平提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终需要解决好非农产业发展、非农产业组织及个人产业选择问题。在非农产业发展上,需要通过提高交易效率和人才素质等方式正确处理好产业升级与产业扩容问题。非农产业发展存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通过占用农村土地加速剩余劳动力产生的两难冲突,主张实行土地永佃制,使非农产业发展在组织上走上土地集约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2)农户兼业化是家庭成员个体的专业化与家庭整体的专业多样化的统一,是在我国人地矛盾比较尖锐、效率与公平必然兼顾的约束下形成的农户家庭内分工的均衡形态。(3)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三大转变,并明确提出了综合比较优势概念。(4)以新兴古典模型为基础,结合交易效率、学习费用深入分析了农业多样化对小农经济效率改进的意义,逻辑地得出了提高农民创新能力、分担农民学习费用、改善农业交易效率等促进农业多样化发展的基本对策。(5)从分工角度理解农业组织化,组织团队化与组织市场化都是农业组织化辨证统一的两个方面。这是不同于理论界绝大多数人把农业组织化狭义地理解为组织团队化的理论观点。(6)在对“杨-黄”间接定价理论模型进行适当扩展基础上,对中国农业组织化沿着集体经济→家庭经营→农业商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团队化的演进路线给出了统一的理论解释,在本质上是农民综合比较最终产品及其劳动、中间产品及其劳动的交易效率与风险后选择最有效的产权实现形式的必然结果。剩余权利主体的缺失使不当的利益组织实现形式所蕴含的机会主义行为得以膨胀,导致了无法承受的内生交易费用,最终使人民公社彻底解体;家庭承包是农民在剩余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对内生交易费用最小化组织结构的必然选择;随着土地、劳动力和金融等要素市场的逐步发展,交易效率提高,农业投入和农业生产环节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龙头企业与合同型农业组织的发展都是农业组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家庭农场是一种最少产生内生交易费用的团队组织,在农民团队化的发展上,今后应把着力点放在家庭农场的发展上;无合同保证市场结构、有合同保证市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都有各自存在的条件,应该允许产业组织形式多样化,允许各种方式相互竞争、相互比照,以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四、方法运用的创新。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运用超边际经济学系统研究中国小农经济效率改进的著作,丰富了农业经济研究的理论方法。

   

  

新闻推荐
社科快讯
通知公告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