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的尴尬——对百年中国现代化与报刊话语嬗演关系的研究

 文章来源:湖南社科网 作者:省社科联科研组织处 时间:2011-06-11 08:00:00 
蜕变的尴尬——对百年中国现代化与报刊话语嬗演关系的研究

  湖南省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中阳教授的著作《蜕变的尴尬——对百年中国现代化与报刊话语嬗演关系的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获得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详细情况简介如下:

  一、内容提要

  该书通过对“百年中国现代化与报刊话语嬗演关系的研究”揭示了“现代化历史进程与百年中国传播”的某些规律。全书分五章。第一章“总论”,对话语理论、“中国文化特质与中国话语”、“中国现代化与中国话语”、“中国现代化与百年报刊话语嬗演”等问题作综合性的分析论述,为后面诸章设定逻辑前提,铸定理论基础,开辟论说主线。后面四章选择“民主”、“科学”、“民族”和报刊自身四个支撑点构成四条基本线索,共同完成“对百年中国现代化与报刊话语嬗演关系”的论证。民主、科学是现代化的精髓,是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命运的两位“先生”;民族独立、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涨,是半殖民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也是获得独立解放后的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这是中国现代化的题中必有之义;报刊自身规约是对报刊自身生命运行轨迹的话语表述,这也是该课题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四个支撑点的确定,使书的逻辑结构有了坚实的立体感。

  二、创新之处

  该成果是一项开拓性研究,它需要从浩如烟海的中国百余年报刊中去探源溯流,它需要从百余年积淀的报海中去确定基本的逻辑支点,它需要运用诸如现代化、本土化、话语这样的理论视角和价值理念去统领、辨析、升华这无比繁杂的材料,等等。

  确如有的评论所说,它是“新闻传播研究的新拓展”,是“一部具有开拓性价值的标志性学术专著”,(《三湘都市报》2007年5月3日A16版),是对“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新探索”(《湖南日报》2007年6月3日A3版),“是本土化传播学的一项突显成果”(《书屋》2007 年第5期),等等。

  由于50年代中期至“文化大革命”结束20余年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新闻学的研究一直步履维艰,而传播学作为资产阶级的学问被拒之于国门之外,直至70年代末才引入国内。中国的新闻学、传播学的研究有待深入。从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来说,方汉奇先生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是“通史”的代表作,吴廷俊先生的《新记大公报史稿》是个案研究的代表作,这些著作都具奠基性意义,都在做整理爬梳史料的工作。而从历史的主航道探源溯流,从现代化、本土化、话语这样的历史文化视角和理论价值视角来观照百余年的材料,探讨百余年中国历史文化与新闻传播之间内在的嬗演规律,则凸显了该著作突出的原创价值。

  三、社会反响

  该项研究在学界已有较大反响。此专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化历史进程与百年中国传播》成果,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组织的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中评为优秀,为该批鉴定为全国优秀的12项成果之一。书中的某些章节已作为13篇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其中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1万余字的长文,在CSSCI类刊物发表8篇论文。这些论文由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两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两次转摘观点,《新华文摘》三次转摘观点,《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一次转摘观点,《北大学报》一次转摘观点,论文的重要反响近十篇次。

  (湖南师范大学供稿)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巷37号 邮编∶410003 办公室电话:0731-89716099(传真) 邮箱:hhnskw@163.com
Copyright(c)201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湘ICP备17021488号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728号